变式2 (2019·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如图6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木楔的倾角θ为37°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从A点沿斜面下滑,当它在斜面上滑行距离x=1m时,其速度
2v=2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
求:
图6
(1)物块与木楔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在物块沿斜面下滑时,如果对物块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推力F=5N,则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如何变化?(不要求写出分析、计算的过程)
答案 (1)0.5 (2)1.6N,水平向左 (3)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解析 (1)由v=2ax,得a=2m/s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1mgcosθ=ma,得μ1=0.5 (2)以物块和木楔ABC整体为研究对象,作出受力图如图.
2
2
(m+M)g-N=may,f=max,ax=acosθ,ay=asinθ 解得:N=108.8N,f=1.6N
(3)对木楔来说物块加推力以后它受到物块的力没有任何变化,所以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命题点二 动力学方法分析多运动过程问题
1.将“多过程”分解为许多“子过程”,各“子过程”间由“衔接点”连接. 2.对各“衔接点”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必要时画出受力图和过程示意图. 3.根据“子过程”“衔接点”的模型特点选择合理的物理规律列方程.
4.分析“衔接点”速度、加速度等的关联,确定各段间的时间关联,并列出相关的辅助方程. 5.联立方程组,分析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讨论.
例3 (2018·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联考)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图7).游客乘坐世界最快观光电梯从地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恰好到达观景台只需50秒,运行的最大速度为15m/s.观景台上可以鸟瞰整个迪拜全景,可将棕榈岛、帆
船酒店等尽收眼底,颇为壮观.一位游客用便携式拉力传感器测得在加速阶段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拉力为11 N,若电梯加速、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 m/s)求:
2
图7
(1)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加速运动的时间;
(2)若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观景台的高度;
(3)若电梯设计安装有辅助牵引系统,电梯出现故障,绳索牵引力突然消失,电梯从观景台处自由落体,为防止电梯落地引发人员伤亡,电梯启动辅助牵引装置使其减速,牵引力为重力的3倍,下落过程所有阻力不计,则电梯自由下落最长多少时间必须启动辅助牵引装置? 答案 (1)1m/s 15s (2)525m (3)70s
解析 (1)设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T-mg=ma
解得a=1m/s 由v=v0+at 解得t=15s
1212
(2)匀加速阶段位移x1=at=×1×15m=112.5m
22匀速阶段位移x2=v(50-2t)=15×(50-2×15)m=300m
2
v2
匀减速阶段位移x3==112.5m
2a因此观景台的高度x=x1+x2+x3=525m. (3)由题意知,电梯到地面速度刚好为0 自由落体加速度a1=g
启动辅助牵引装置后加速度大小a2=F-mg3mg-mg==2g,方向向上 mmvm2vm2
则+=x 2a12a2
解得:vm=1070m/s
则tm==70s
即电梯自由下落最长70s时间必须启动辅助牵引装置.
变式3 (2018·山东省济宁市上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一足够长斜面上铺有动物毛皮,毛皮表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物体上滑时顺着毛的生长方向,毛皮此时的阻力可以忽略;下滑时逆着毛的生长方向,会受到来自毛皮的滑动摩擦力,现有一物体自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6m/s冲上斜面,斜面的倾角θ=37°,经过2.5 s物体刚好回到出发点,(g=10 m/s,sin37°=0.6,cos37°=0.8).求:
2
vm
g
图8
(1)物体上滑的最大位移;
(2)若物体下滑时,物体与毛皮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定值,试计算μ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m (2)0.42
解析 (1)物体向上滑时不受摩擦力作用,设最大位移为x.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7°=ma1
代入数据得:a1=6m/s 由运动学公式有:v0=2a1x
联立解得物体上滑的最大位移为:x=3m
2
2
v06
(2)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时间为:t1==s=1s
a16
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t2=t-t1=1.5s 12
下滑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有:x=a2t2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7°-μmgcos37°=ma2 联立解得:μ≈0.42
命题点三 临界和极值问题
1.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2.思维方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假设法 数学法
例4 (2018·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联考)如图9所示,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6kg的物体P,Q为一质量为m2=10kg的物体,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物体
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求:
2
图9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x0;
(2)物体Q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02801602
答案 (1)0.16m (2)m/s (3)N N 333解析 (1)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
对整体受力分析,平行斜面方向有(m1+m2)gsinθ=kx0 解得x0=0.16m
(2)前0.2s时间内F为变力,之后为恒力,则0.2s时刻两物体分离,此时P、Q之间的弹力为零且加速度大小相等,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 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x1-m1gsinθ=m1a
前0.2s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
x0-x1=at2
102
联立解得a=m/s
3
(3)对两物体受力分析知,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分离时拉力最大
12
Fmin=(m1+m2)a=
160N 3
对Q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x-m2gsinθ=m2a
280
解得Fmax=m2(gsinθ+a)=N. 3
变式4 如图10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位移为x,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重力加速度为g.
图10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若a>gtan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大小.
av2?a-g?
答案 (1)?2 (2)0 m?2ax-v?tanθ?
解析 (1)设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的位移为x1,减速阶段经过的位移为
av2x2,有v=2a′x1,v=2ax2,且x1+x2=x,解得a′=2.
2ax-v2
2
(2)如果球刚好不受箱子的作用力,箱子的加速度设为a0,应满足Nsinθ=ma0,Ncosθ=mg,解得a0=gtanθ.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a>gtanθ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作用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cosθ=F+mg,
N′sinθ=ma,解得F=m?
?a-g?.
?
?tanθ?
1.足够长光滑固定斜面BC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