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实、虚词。
2.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研读课文前两部分,分析人物形
象。
3.感受蔺相如的勇武的精神与宽容的气度。 提示与建议:
实、虚词的掌握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人物的言行。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基础知识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 ...10.秦王不怿( ) .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三、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1)奉 ①臣愿奉璧往使
②请奉盆缶秦王
(2)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3)孰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④宁许以负秦曲
(5)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②顾吾念之
(6)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7)引 ①相如引车避匿 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8)负 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②秦贪,负其强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负债累累
(9)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也幸赦臣 ③则幸得脱矣
(10)易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以乱易整,不武
7.臣语曰( )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 ) ( 11)遗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2)会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②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 / 13
(13)拜 ①拜为上卿
②拜送书于庭
(14)见 ①徒见欺
②于是王召见
(15)书 ①秦御史前书曰
②使人遗赵王书
(16)请 ①因跪请秦王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17)立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立竿见影
③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四、解释下列文言虚词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而
(1)夫赵强而燕弱 (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不如因而厚遇之
(4)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2.之
(1)均之二策 (2)即患秦兵之来 (3)为刎颈之交 3.于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归璧于赵 (3)故燕王欲结于君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5)而君幸于赵王 4.以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以勇气闻于诸侯 5.其
(1)乃使其从者衣褐(他的) (2其势不俱生 6.为
(1)拜为上卿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而蔺相如如徒以口舌为劳
(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7.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3)臣乃敢上璧 8.因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不如因而厚遇之 9.且
(1)且庸人尚羞之 (2)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3)且以一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
五、你认为本课还有哪些重要的实虚词,请积累在下边。 §文本精要探究
一、请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出清晰的层次,并简要概括内容。
二、反复诵读第一、二层的相关文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第一层的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蔺相如为何会赢得赵王的信任?
3.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4.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5.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6.秦王“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
7.归壁于赵后,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的?
8.第二层写完壁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2 / 13
三、用自己的话讲“完壁归赵”的故事。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 请求 .C.独畏廉将军哉? 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最终 .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羞,不忍为之下。 ..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宣言曰: “我见相如, 必辱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 ..
3.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
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⑤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 / 13
译文: 三、语言运用
11.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下面要求。
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
11解:懂得。 ⑩亟:急。渠:他。○
§采英撷趣
宽容是阳光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
认真阅读漫画,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春节发压岁钱的看法
1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高科技从未停止改变人们的生活。到了未来的某一天,不再是你背书包,而是书包背你了;如果你敢在键盘上敲脏话,电脑会“伸出手”制止你;运动也会变得省事,即便是在你睡觉的时候也会有机器帮你锻炼身体。
①更 ②或许 ③因为 ④就 [拓展迁移] §荐读妙悟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11○
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
4 /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