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专题首页)
周 次 章 节 名 称 授 课 方 式 10-11 时 间 2016年5月4-10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理论课(6) 实践课(3) 教学 时数 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探索过程,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究竟是什么,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讨 论 练 习 作 业 参 考 资 料 讲授法、讨论法、社会调查、多媒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查资料: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 《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参考用书》、《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 教 学 后 记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课程教案
(章节、专题首页) 授 课 内 容 【课堂导入】 【材料】 “大包干第一村” 小岗村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一个村落,30年前,小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小岗家家穷光蛋,磙子一住就要饭。”学大寨时,小岗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家可派出一人外出“搞生活”(乞讨),人口多的可派两个。 1978年秋,公社调整了小岗生产队班子:严俊昌为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严立学为会计。11月24日,晚饭后,严俊昌溜达去了严立华家,“商量怎么解决温饱的问题。”后来,人越聚越多,18个人,最后以摁手印的方式,把全队五头黄牛、一个破耙全都分了,彻底包产到户。“如果干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谁被杀头,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1979年春,小岗的“秘密”被一级级传上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经实地考察后批示,干到秋天。可还没到秋天,地委书记王郁昭又来了,回去后开了常委会,最终决定支持小岗。6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离开时,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叮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车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1979年秋收,小岗生产队正式记载的粮食产量是13.3万斤,比以前翻了4倍。“那年景,家家过门墩都有粮食,直堆到屋坝子。”大包干当年,严俊昌家就新盖了6间茅草房,后来又盖了几次。1993年,盖上了砖瓦房。“拖拉机,电视机,手表,慢慢地,什么都有了。”至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 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6元高出2400多元,全村总收入达到2293.8万元(以2008年备注 人口计),人月均500元,全村劳动人口2840人,人均收入8077元,月均673元。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和小型农用机械,许多农户看上了数字电视,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102户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 2011年,人均达到8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58元高出1000多元,比该村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4倍,年均增长近千元。 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 截至2013年,小岗村村民40%从事第一产业,近45%的人从事二产(主要是农产品加工),15%的人从事三产。 2014年,工农业总产值7.3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 我们看到,今天的小岗村经济发展定位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两翼。 按照“一心二园一带五区”空间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即:形成大的小岗经济区,集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建设主导产业核心示范园和加工物流园;建立沿小岗快速通道南延至凤阳县园艺场、北达花园湖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带;打造优质水稻、黑豆、无公害蔬菜、甜叶菊和健康生猪养殖相对集中区。那么在改革开放前,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时候,却要偷偷摸摸地做,一旦被发现,可能会“坐了牢”。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小岗村案例,反映了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入,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误区,以至于有了像“薅社会主义羊毛”“割资本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等错误认识。可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在理解和实践邓小平理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邓小平同志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的历史教训,经过思考,科学地、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促使人们研究这一问题 教训一:离开本国实际,照抄马克思主义照搬苏联模式——教条主义。 把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实践教条化为一个各国必须仿效的公式:社会主义 =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教训二: 脱离生产力,一味拔高生产关系,违背经济规律——主观主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放弃发展生产力。抓革命促生产。 误以为用先进的生产关系就可以把落后的生产力带起来。 ? 我们一个劲地在拔高生产关系上做文章:互助组慢,搞初级社;初级社慢,搞高级社;高级社还是慢,就搞人民公社。希望通过人民公社这个“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形式,一下子过渡到共产主义。 误以为公有制越大越好,越纯越好,这种只是在拔高生产关系上做文章的办法,不仅不能发展生产力,反而是阻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 (唯物史观指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不适应或阻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超前,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前面去了;二是落后,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阻碍乃至破坏生产力的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