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与孩子愉快沟通的日常小事案例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9:2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今天是2021年1月20日,我家孩子期末考试的第一天。这是她初中的第一次期末考,昨晚休息得还不错,应该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有朋友的孩子昨天已经考试结束了,下面这道数学题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像有点难度。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聊聊和孩子的沟通,前天聊了与孩子愉快沟通的几个前提,举了几个例子,今天我再多举几个日常沟通中的例子。先啰嗦下我的立场:在我看来,管教孩子的起点是父母能与孩子顺畅的沟通,双方都乐意表达并接受对方的观点。与孩子沟通的初心是把你想传递的信息正确传递给孩子,让ta能愉快的接受,若能产生较长时间或是深远的影响更好。沟通只是一种方式或说手段。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

在“沟通的几个前提”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孩子是一个平等且独立的个体,很自然的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由于知识存量和生活

经验不足,对事件判断标准不明确,他们的想法是否能被实施,还需要家长的帮助。

我认为,只要是合理合规合法的都可以支持,如果有创新的还应该表扬。

案例1:羚羊的身高

大概是二三年级的某个周末检查孩子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老师发了答案在QQ群里,让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协助检查。其他的都还好,就一道选择题答案与老师的不一致——问一头成年羚羊的身高大概是多少厘米,老师答案选的是108、孩子选的是78。

我想问问孩子基于什么理由选择了78厘米,你猜她是怎么回答的? 孩子说:第一,羚羊头上长了角,那角算是装饰物不能算身高;第二,羚羊有公有母,公的才有角,母的没有角,所以她觉得78厘米很对。

听到她这样的回答,我当时心里是非常开心的,当下认可她说得有道理、表扬了她,然后还和数学老师讨论了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在第二天还特地从两个方面来讲评了这个题,也算是对孩子思考方式的一种认可。

这小小的一个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孩子脑袋里有“新大陆”,而且我发现自那次之后,孩子更爱思考了,而且并不完全唯老师答案是尊,敢于提出质疑,我很是欣慰。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考方式或是常识去限制他们的想法,否则,极有可能限制他们的思考宽广度甚至扼杀掉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孩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就像同时站在餐桌前,ta一眼就看到了餐桌下的东西,而家长太高了反而看不见,需要弯下身子才能看见。

案例2:两次兴趣班

我家孩子最早选择学习的乐器是古筝(三年级),她觉得那个声音很好听,但学了不到20节课,一起学的另一个小朋友放弃了,她也觉得很无趣不准备继续学了。

在详细问了缘由、反复与她确认的情况下,我们同意了中止学习。当时我想得很简单:既然是兴趣班,那就得有兴趣,没有了兴趣那就成了一种负担;能早一点发现选择不当,意味着可以更早的找到更合适的选择。

然后,我们当着她的面,以半价把古筝在网上出售了,她还亲切的接待了接手古筝的小妹妹母女俩。

果然,在四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成立管乐团,她选择了一样乐器——萨克斯。一是老师根据手指判断她比较适合、二是老师当堂吹奏的《名侦探柯楠主题曲》很打动她、三是萨克斯被称为“小王子”看上去很帅气、四是这比较小众。

她回家征求我们的意见时,我们首先提出的就是能不能够坚持、会不会像学古筝那样是一时兴趣、半途而废?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说在我们问她之前她就已经回想了学古筝的事情,这次即使只有她一人学习也会坚持下去。

转眼三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她兑现了一直会坚持的承诺,现在仍在学习,老师常常表扬她,而且她自己也时不时还激励下自己,现在正向10级进发。

可以想一下,如果没有上次的放弃,或许她就不会有这一次的坚持。

案例3:花瓣姑娘和电饭煲小人

我家孩子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相较于在画纸或画板上,她更喜欢在其他介质上画,比如纸杯、包装盒、书本上,我一般不会制止她!

上面那个穿裙子的小姑娘,是在三年级的夏天画的,那天我们外出买了几朵撮栀子花,回家时差不多都蔫了但还很香,她拿起一朵放在本子上觉得很好看想摆弄一下,没过多久她居然画出了一个小姑娘,很有创意,不是吗?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就地取材、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当然我要为她点赞了,而且马上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张图发到了家人群和朋友圈。

这不但是对她这次创作的肯定,也鼓励她日后有更多的创新思路和作品。 上面那个电饭煲小人是不是豪无违和感?

这幅画是在外婆家的电饭煲包装箱上画的,也是在三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那一天我们外出办事了,只有她和外婆在家,作业做完了、没有电视看,就顺手拿起笔来画了画。当我回家看到这幅画时眼前明显一亮,不但有创意、看着还那么自然,但我也读到了另一层意思——今天她很孤单。

所以我又和她开始聊天了,这个创作我是肯定的,她很高兴;而且我读懂了她内心的含义,她很开心。我们还约定,她以后创作的东西多给我看,我先读、再问、她再说,她很乐意的就接受了。

二、正向引导孩子

案例1:很便宜的奖品

一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孩子主动跟我说他已经连续3次得到“计算大王”的满分了,想得第4次。

这当然很好,我能鼓励她一下是不是更好呢?于是我问她如果得到第4次“计算大王”的满分了想要什么样的奖品。我已经做好了买20元以上奖品的心理准备,因为我们之前有过约定——一般奖励不大于20元、不一般奖励可大于20元、特殊奖励共同商量——连续4次“计算大王”满分应该算不一般奖励了,但她却只选择到时买一盒5元的卡片就好了,我把约定和她复述了一遍,她仍坚持只买卡片,因为她这个时候很想要卡片。原来,孩子想要的才是最好的。自那以后又有多次奖励的情况,均是如此,激励效果还很好。

此时我想起另一位朋友对孩子说:“这次英语考好了我给你买个手机!”,孩子却说:“我拿手机有什么用?学校又不准带手机、回家你们又不许我玩手机!”对呀,在父母看来如此贵重的手机,结果到孩子那里却一点激励效果都没有。

案例2:这样做会更好

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都是需要批评指正的,如果不批评指正可能会造成后续更大的错误。

但人都是不喜欢被批评的,大小和孩子都一样。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不喜欢就不批评了吗?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借用上一篇文章中孩子和妈妈顶嘴的案例,如果我直接批评孩子和妈妈顶嘴是错误的、必须向妈妈道歉、以后不准了,这样孩子的接受度可能不会高。即使是批评,我们也要以理服人,不能用强势去批评弱势。我先和她了解事件的经过,找到了产生分歧的原因(对题和老师讲解的理解不一致),然后试用另一个解决办法来化解(我和她重新演算并得到一致结果,我属于第三方也算是向第三方求助),把这个办法与刚刚母女俩争吵的方式一对比,哪个方法更好那是显而易见的了,而且很有说服力,属于心服口服。那么,顺势再说“这样做是不是会更好?那接着应该干什么呢?”话都递到嘴边了,她自然会向妈妈道歉,并说以后要用这种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当然,这需要经过多次循序渐进的改变)。

案例3:周记和考试反思

刚进初一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摸底考,孩子考得不错,但接下来的月考中,考得就不那么理想了。虽然知道成绩后我宽慰了她,但在孩子的周记中把自己写得很糟糕,我意识到这是孩子的自信心遭受到了打击。

如果我直接给她说:“没事的,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考好就对了!”这不但苍白无力,还会无形中给孩子压力——下次必须要考好才行,这会让她本来有些紧张的神经更紧张。

所以我借助了波浪理论,在纸上给她画了上图的那个上升的波浪曲线,并给她做了简单的分析。1、上次周考成绩比较好,所以本次考试有些轻视,导致做题不够细致、检查不够充分而丢失了不该丢的分,这些错的题基本都是自己能做的,这点她点头认可。2、正如上次的考试可以影响你这次成绩一样,这次的成绩也会影响你下次的成绩,如果你重视了,下次考试时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可能就会又考出好成绩,这点她若有所思,好像明白了。3、一两次考试并不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水平,分数总是围绕自己的实力(粗的那根箭头线)上下波动,所以有波动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波动越来越小(与箭头平行的那两根虚线),这点她笑了笑也算是基本听懂了。4、减小波动后,我们保证自己的实力(粗的那根箭头线)是向上的就可以了,不必太在乎每次的考试成绩,就好比端一碗水走路,越是注意碗里的水越容易洒出来,看到脚下前方的路,碗里的水反而更平静。

经过这次沟通,孩子的自信心也慢慢恢复了,后面她的周考和月考成绩也是有波动、但波动更小一些了,实力也有慢慢的加强。

三、学习日每天交流几分钟

有些家长觉得把孩子交到学校,管都就是老师的事了,自己可以不管;或者说自己上班很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或和孩子交流。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妥的。

管孩子就像是在放风筝,无论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都离不开下面那根线,这根线就是沟通。

如果确实很忙,那每天能和孩子沟通3点就可以了:

1、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这不只是让孩子能与你分享ta的快乐以及学校里的趣事,更主要的是培养ta能主动与家人沟通的这一习惯,慢慢的,ta不仅会主动沟通快乐,还会主动分享困惑与疑虑。

2、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基于第1点养成的习惯,快乐要分享、不开心也要说出来,说出不快乐的事情就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家长还可以抓住这个时机与ta分析为什么会这样,怎样避免下次的不开心,对ta的心理进行辅导或是提高抗压能力。

3、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问上这一句就能让ta感受到背后还有父母的支持。当孩子求助时,我们积极的为ta分析、找

到解决办法或是指导ta解决问题,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是吗?

沟通能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每日3问,能让孩子心情更轻松、心理更健康、生活更阳光。

有些家长下班时孩子已经睡了,不能做到每日3问,怎么办呢?

现在通讯这么方便,打个电话问一下也是可以的,每天只需几分钟,不是吗?

四、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位家长都期望的事情,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身体是否健康我们用肉眼或是日常的体检就能判断,但心理是否健康我们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动。根据自己的经验,以下2或3点可以简单的判断。

1、平常的表情或表现

喜怒常形与色,孩子一贯的情绪状况我们都是知道的,一旦某天反常那就需要了解关注了,比如平常总是嘻嘻哈哈的孩子突然沉默了、平日很文静的孩子突然躁动起来了、平时不苟言笑的孩子突然喜笑颜开了、平时回家就做作业的孩子

突然不想做作业了、平时做作业速度很快的突然拖拖拉拉了,等等。这些反常的行为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孩子或老师聊聊,看看是否有什么事情影响到了。

2、孩子的书写变化

这一个是比较隐蔽的真实情绪变化反应,只是说变化比较大的那种,比如: 某天检查作业,我发现孩子平时写字都很用力,今天却比较轻而且有点细,给人以心不在焉甚至有些心情浮躁之感,问是不是在学校里有什么事情影响她了,原来是有同学错怪她了,我们共同商量了解决办法后,第二天和同学沟通了后又和好如初了。

类似的还有,如果字突然变得很小,很有可能是在学校里受了较大的委屈或是被狠狠的批评了;如果字突然变大,那有可能是被大大的夸奖了或是什么原因引起自己一时自大了;如果突然写字错乱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心情烦躁了。

另外还要在书写中注意孩子可能长期压抑的情况:1)如果字长期都写得比较扁,比如该为方块字的写为高宽比为3:4或更扁;2)在没有格子的本子上写纸也像用直尺画错的一般整齐、每个字的大小和形状趋于一致(如上图中的字样)。对于第1)种经常沟通并舒缓已知的压力就可以了,但对于第2)种可能需要老师或是心理医生协助疏导。

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不只是读书成绩好。

我信仰快乐成长的孩子更健康,我相信与孩子良好的沟通能产生快乐,我认为和孩子沟通需要用心、专心和耐心,谨把以上内容分享给大家。

与孩子愉快沟通的日常小事案例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ab99oeoc1symv1jox557eja0pqs3006m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