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故选项说法正确。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磷矿粉呈灰白色,氯化钾为白色,可以将磷矿粉区分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2.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 ;B选项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2×2)/(24+8+14×2)×100%=40%;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物有两种物质;D选
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28:4×18=7:6;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3.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BaCl2、MgSO4、稀HNO3、NaOH B.稀HCl、NaNO3、K2CO3、Ba(NO3)2 C.K2SO4、Ba(NO3)2、Na2CO3、稀 HCl D.NaOH、KCl、NaNO3、CuSO4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将溶液两两混合,氯化钡能与硫酸镁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产生沉淀,能产生两种沉淀的是硫酸镁,剩下的硝酸,将硝酸加入产生的沉淀中,沉淀溶解,则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产生的,剩下的是氯化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将溶液两两混合,碳酸钾能与盐酸产生气体,与硝酸钡产生沉淀,与硝酸钠没有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将溶液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一组是碳酸钠和盐酸,取产生气体的一种与剩余的两种混合,产生沉淀,则取的是碳酸钠,剩下的是盐酸,能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是硝酸钡,剩下的是硫酸钾,可以鉴别,
不符合题意;
D、观察溶液,蓝色的是硫酸铜,与硫酸铜产生蓝色沉的是氢氧化钠,氯化钾和硝酸钠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5.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故A不正确;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故B正确;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故C正确;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故选A。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B.3个
C.4个
D.5个
a b 10 21 c 10 2 B.表中待测值应为5
d 2 2 反应前质量(g) 8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8 解析:C 【解析】 【分析】
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表格数据,b的质量增加了11g,为生成物;c的质量减少了8g,为反应物;d的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由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a为反应物,质量减少3g,故a反应后的质量为5g。 【详解】
A、该反应满足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表中待测值应为5,故正确; 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11,故错误; D、物质d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易错点: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氧气验满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