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祝福》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2:26: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枣庄二中 李会

课 题 课 时 祝福 课 型 教 具 新授课 多媒体 2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学会关爱他人。 3、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重难点 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一)导入:(PPT) 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他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同时他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塑造了很多类型的旧中国的人物形象,初中我们学过的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我们跟随鲁迅先生重游鲁镇去结识另一个人物──祥林嫂。 (二)检查预习: 1、正字音 钝( )响 寒暄( ) 朱拓( ) 间( )或 悚( ).....然 踌蹰( )( ) 不更( )事 谬( )种 俨( )然 雪 .....褥( ) 瑟( )瑟 尘芥( )堆 形骸( ) 脸颊( ) 沸......反盈( )天 贺家墺( ) 荸荠( )( ) 絮絮( ) 呜咽( ) .......驯( )熟 桌帏( ) 讪讪( ) 咀嚼( )( ) 渣滓.......( ) 瞥( ) 拗( )不过 蹙( )缩 门槛( ) 窈( ).....陷 惴惴( ) 歆享( )( ) 牲醴( ) 蹒跚( )( ) ........2、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11篇小说。《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1

鲁迅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他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打破了章回体小说的传统手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 3、文学常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 外貌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情节结构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文章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 5、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

运有关的细节。

提示:

(1)、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2)、被婆家卖掉,拼死反抗。

(3)、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 (4)、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恐惧。 (6)、捐门槛赎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7)、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

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二、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 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葬,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2)秩序 三纲五常: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任何人都不允许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伦:旧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 (3)妇女的三从四德: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gōng即“女红”、“女功”。指通常由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2

(4) 封建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5)压在旧中国妇女身上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3、写作背景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亲,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运动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祝福》应运而生。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问题一:祥林嫂,她曾经是个怎样的女人?为何而死

①结合文本谈谈,你印象中的祥林嫂是个 的女人。

健壮勤劳的,倔强的,容易满足的,有韧性的,封建迷信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

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过渡: 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的祥林嫂,在风雪之夜倒在了鲁镇的街头。在鲁镇的祝福声中凄然地死去。

②祥林嫂为何而死?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对祥林嫂死因的描述)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教师追问1:文中短工的回答,不知大家是否信服。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同意的说出你的理由,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说出杀害祥林嫂的幕后真凶及你的理由。

赞同:因为被鲁家解雇,找不到工作,而整个鲁镇都不再会有人

愿意雇佣她,沦为乞丐的祥林嫂饥寒交迫而死。

不赞同:精神折磨至崩溃,祥林嫂被逼而死,(鲁四老爷、四婶、

柳妈,婆婆、大伯、众人、祥林嫂自己、生存环境)

师提示:究竟是什么促成了祥林嫂的死亡,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去阅读、去发现,查找证据:(不妨从祥林嫂身边人是如何对待她谈起。个别人物语言带感情朗诵,感知祥林嫂生存环境的恶劣严酷)。

A、相关的人物,合力“毁灭”

①鲁四老爷 四婶 (残忍、冷酷)

表现:大骂新党。“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初次见面“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个寡妇;“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说过两次“可恶!然而”;再次见面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告诫四婶,不让祥

3

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了之后还要骂她是“谬种”。

祥林嫂初来鲁镇,看她安分耐劳的人,留下她;婆婆劫走祥林嫂,因后来的女工思念祥林嫂 ;“祥林嫂,你放着”,慌忙赶走祥林嫂。

结语: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守旧、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为人自私、冷酷,在他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四婶是依附从属于鲁四老爷的,是鲁四老爷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

②婆婆 大伯 (自私、严厉,冷酷无情、精明能干,利用封建家长制无视和践踏祥林嫂的尊严)

严厉的婆婆,支取祥林嫂的工钱,劫走祥林嫂,强嫁进深山野墺里的贺老六。虽是山里人的模样,应酬从容,说话也很能干。

伯收屋赶她。

结语: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族权、夫权在替其撑腰。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

③柳妈 (善良、愚昧)

表现: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让祥林嫂“索性撞个死,就好了”;提及“地狱之说”,是“阎王锯身”的传播者,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把祥林嫂头上的伤疤一事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

结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她尊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并且也相信地狱之说,她还把这一思想灌输给祥林嫂,试图以捐门槛的方式解救祥林嫂,尽管她的动机是善良的,但由于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客观上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思想的杀人工具。

④其他群众 (愚昧、冷漠、空虚)

表现: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有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故事,“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人们“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

⑤“我”(同情祥林嫂,却无能为力,彷徨,逃避,妥协)

祥林嫂问我灵魂的有无。“踌躇”“也许有吧”

问有无地狱,一家人能否见面。“说不清”“逃到四叔家 祥林嫂死了,“心突然紧缩”“脸也变了颜色”“渐渐舒畅”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学生经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祥林嫂在鲁镇得不到一丝的温暖与同情(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看来,寡妇是很晦气的,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所以大家都嫌弃她,都担心她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她寡而再嫁,两次守寡,在那个社会她几乎成为“伤风败俗”的同义词,所以在鲁镇人看来祥林嫂就是不祥之人。)人人都歧视她、冷漠她,正是所有人的歧视与冷漠像一把钝刀慢慢将她凌迟,将她逐步推向死亡。

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

4

搜索更多关于: 《祝福》 - 图文 的文档
《祝福》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h2u5a30z5136q5shr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