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东)汉章帝说:“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
政事,甚无谓也。”此说明汉刺史可以
A.向朝廷举荐人才 B.考查地方官员政绩 C.任命地方官员 D.谏正皇帝过失
13.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
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 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 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到:从1640年到1840年,西方进入了
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转辗沟壑的小农、高谈性心理义的士人。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工业兴起 ④中外文化有所交流 ⑤进化论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15.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景 对话 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1912年,清帝退位 孽!” 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1917年,清帝复辟 命党!” 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 B.民权兴衰 C.民智未开 D.民族觉醒 16.“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
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 A.土地革命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
记的指示,右图为佛山市人口调查登记的通知。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数据 D.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18.20世纪90年代前,同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
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下图判断出现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
图10 中国和印度利用外资情况对比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 B.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C.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19.右图是北京大学法院大一某学生在查
第二章 法的渊源(14) 阅某部法典资料时期中的部分目录。
第一节 制定法(14)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法典应是
法律(lex)和平会决议(plebiscitum)(14) A.《十二铜表法》
元老院决议(16) B.《秦律》
皇帝谕令(16)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民法大全》
20.小明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一
张地图,此地图最有可能是那一个年代的
A.1756年 B.1789年 C.1492年 D.1812年
21.十九世纪末出现一种理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
存在于人类社会,弱势的文化与种族终将衰微,只有最强者才能够生存。下列以这个理论合理化其行为的是
A.社会主义 B.帝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无政府主义 22.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
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苏联的威胁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3.俄罗斯新当选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
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说是没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题是历史的进步
38.(26分)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
环境史观认为,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与环境基本和谐的时期:环境与传统文明。第二阶段:人类中心阶段:现代文明对环境的征服。第三阶段:走向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中心的时代:超越现代文明的新文明观。 请回答:
(1)列举战国时期论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6分) (2)从环境史观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6分) (3)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
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10分) (4)结合环境史观理论,谈谈你对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4分) 39.(26分)近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领海争端摩擦不断,诸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菲、中越南海问题等,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
——描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三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逢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
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绐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海
权思想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指出近代中国人与英
国蕾莱爵士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4分)
2018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题号 答案 12 A 13 B 14 D 15 C 16 A 17 B 18 C 19 D 20 A 21 B 22 B 23 C 38.(26分)
(1)儒家荀子(1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社会造福。(2分) 道家庄子(1分);提出“天人不相胜”,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分) (2)原因:忽视自然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2分)
影响: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4分) (3)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
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市场的初步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每点2分,共6分) 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分)
(4)人类在发展进程中要重视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
发展。加强全球(南北)环境合作;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一些环境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等。(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8.(26分)
(1)古代希腊和罗马多半岛、岛屿和港湾,地理环境优越;商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
(2分)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封闭保守。(2分)
(2)内容:建设强大海军,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夺取制海权,进而称霸世界。(2分) 背景: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并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的经济和技术
优势。
对外方面,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
(每方面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观点: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维护民族独立;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主政府;开发海
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
成。(每点2分,答对二点给4分)
不同点:中国的海权观着眼于抵抗外来侵略;马汉的海权观着眼于建立海上霸权。(4
分)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