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4:19: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3.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材料二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实践。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24.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

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材料二 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至其力,以生天下之财,然而公私尝以困穷为患者,殆亦理财未得其道。

--《王文公文集》卷一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的观点并指出其主要意图。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解决财政危机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为改变“理财未得其道”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第5页,共19页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甘地:)“我并不想把我的住房四边都围起来,也并不想把我的窗户都堵塞起来。我要各方面的文化都尽其所能地在我屋里传播。但是我不要任何文化吹走了我的脚跟。我所主张的,并不是一种监狱的宗教。它完全有地方容纳上帝所创造的最微小的东西。但是它是反抗种族、颜色,或宗教的傲慢的证据。”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张。

(2)据材料一、二,指出甘地思想主张与经济主张的矛盾之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思想、经济角度指出其矛盾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尼赫鲁的观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第6页,共1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从材料中,“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相符。 B.体现出中央集权的意思。 C.材料也看不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材料不是强调为政以德。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学生结合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老子思想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先秦其他各派思想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 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 A宋词的特点,排除。 B是《诗经》的特点,排除。 C是唐诗的特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

【分析】

第7页,共19页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依所学可知,笔画圆匀,富图案美是小篆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是楷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C.依材料“兴来索笔纵横扫”体现将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这是草书的特点,任情纵性,美感极佳,符合草书的特点 ,故C符合题意。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是行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表明朱熹强调的“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故B正确; A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C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5.【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木活字的发明,该技术使得出现错字易于改正,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8页,共19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snx659hj44s0w0d4ij47hq70zb7d011t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