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地壳物质的运动(一)
【知识梳理】
一.岩石的分类及其转化
侵入岩:花岗岩 (1)岩浆岩
喷出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1.岩石的分类 (2)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 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注意:
(1)只有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
(2)任何岩石都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变为岩浆,才能进而转化为岩浆岩。
【典型例题】
【典例1】(江苏省苏锡常镇2012届高三5月第二次调研) 2011年6月4日,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的普耶韦火山群持续喷出高热烟灰及石块,大量火山灰及石块冲上云霄。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导致普耶韦火山灰蔓延到阿根廷的气流是( )
1
(2)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别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 ) A.7,a B.3,b C.2,c D.1,d
{典例剖析}
(1)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普耶韦火山地处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控制下,故B项正确。 (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为岩浆、b为岩浆岩。火山喷发是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的过程。故B项正确。
【典例2】(济南市2012届高三一模)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代表变质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岩浆岩,箭头表示的地质作用为( ) A. ①可表示风力作用 B. ②可表示岩浆活动 C. ③表示重熔再生 D. ②③的含义相同
(2)若甲代表地面,乙代表大气,丙代表太阳,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对流层内垂直高度上的“高处不胜寒”,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 到达高处的①小 B. 到达地面的②小
C. 大气吸收的③小 D. ①②③辐射均大
{典例剖析}
(1)由图可知,箭头①和③均指向沉积岩,表示外力作用,故A项正确,C、D错误。B项中②指向变质岩,可能为变质作用。
(2)由题图可知,箭头①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热量的的直接来源,距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越少,温度越低。
2
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疑难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流水侵蚀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搬 运 作 用 风力搬运 流水搬运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冰川沉积 流水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形成地下漏斗、暗河、溶洞等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瀑布、V形河谷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 “飞沙走石” “泥沙俱下” 物质迁移 物质迁移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沉积物颗粒形成沙丘大的先沉积,(静止沙丘、颗粒小的后移动沙丘)沉积,具有分和黄土堆积 选性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分布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例:雅丹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滨海地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活动地区 海滨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纬或高山地区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沉 积 作 用 风力沉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沉积 滨海地带
几种常见的地貌: 1.丹霞地貌:
是在巨厚的红色砂砾岩上,由内外力作用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多发育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典型,故将这种特殊的红砂岩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著名的风景区:还有福建的“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武夷山;江西的如龙虎对峙的龙虎山、如群龟遍布的圭峰;安徽的似“一石插天,直入云汉”的齐云山;广东的似“金鸡报晓”的金鸡岭,以及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双塔山。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