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体育教师的困扰及对策
1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体育教师的困扰 1.1 困扰一:社会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偏见
2015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叫“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由此可见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认识仍停留在“头脑简单”中,很多人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教师得不到公众应有的认可和尊重。有人认为,体育来源于劳动,它的基本技能不外乎跑、跳、投,这三项基本技能。它与吃饭一样与生俱来,或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积累,不需要像其它学科一样劳心费神去学习钻研。就是在校园内,由于体育课堂的开放性,无论是其它科任教师,还是后勤管理,谁有其它的事都能叫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去干,体育老师若要认真,便有人会说,一节体育课,还不就是玩?干干活正好可以锻炼锻炼。再比如在高中特长生的招生中,体育考试五十多个名额的招生,却有成百上千的人去报名,而音乐美术的报考人数却相对较少,报考者并不是缺乏对这两门课的兴趣,而是报考这两门课都是有难度的,是需要一定功底的,唯有体育,报考者认为自己能跑、能跳,就可报考。殊不知要想在这样的选拔赛中获胜,仅有基本的跑跳投基本功是很难成功的,它需要报考者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包括与体育相关的职业理想、目前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只有确定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坚持不懈的锻炼精神,才能在体育这条路上走远、走好。而不是在中考前临时抱佛脚,凭运气去参加体育特长生考试。有同事取笑我说,初三的男生连三步上篮都没教会,我不会生气,因为他能认识到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有关,是老师没有教会,不是学生自
第 1 页
己玩玩篮球就能随随便便掌握一项篮球技术。其实体育和别的学科一样,也要基础,有其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错过敏感期,想达到高水平就难了。之所以运动员的选才要早就是这个道理。
家长对体育课的认识与对学生锻炼身体的约束,也是一种偏见。除了高考的指挥棒外,家长对孩子所从事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认识与预期,认为孩子找一份脑力劳动的职业,是体面有前途的,反之则是被人瞧不起的。这似乎与学生的身体锻炼扯不上关系,但为了学生取得文化课的高分,家长不惜重金买营养品,让他们戴着厚厚的眼镜片挑灯夜战,也不愿让孩子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良好的智力水平,也来自于好的身体。身体与智力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诸如此类,连孩子身体都缺乏科学关注的家长,谁又能关注到体育教师的价值呢? 1.2 困扰二:学校对体育教师不公平的评价机制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视体育为“副课”,在年终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中,不能同工同酬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系数只有0.5至0.8不等,与自习课,劳动实践课等不用备课的课时相等同。体育教师组织运动会,对学生体质监测,不算课时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课之所以成为主课是因为它在每年的各类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高。同样是一节课,主课老师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大家都认为体育老师只是上课,没有作业的批阅,没有早晚自习的跟读。但体育课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项基本技术,掌握一项技能,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精心组织,也是有教学目标要完成的。至于作业,那是课堂的延伸部分,就好比体育课的早操,课间操。体育老师付出的劳动绝
第 2 页
不逊于主课老师。与此相关的还有工作质的考核,主课的考核在学生的试卷上,而体育成绩的考核在开放的操场上,都认为体育考试可以主观臆断,没有真实的成绩,或者认为体育课成绩很容易达到,所以和主课不能相比较。其实体育成绩的考试再公平不过了。体育的魅力也来自于它的锱铢必较,来自于它的分秒必争。所有成绩都靠事实说话,如果体育成绩不能确定它的实力,主课成绩是否也是不真实的呢?更主要的是体育成绩不占中考小考成绩。所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副课。由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业老师缺少,一所初级中学也就一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更少。所以也没有成绩可参考可比对,只能按后勤老师的考核办法考核。这样对专职体育教师就更不公平了,上课按教学人员对待,考核按后勤人员对待。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学校相应的认可,严重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
1.3 困扰三: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工作态度
眼看着与自己同一级别的其它学科的同事都荣誉满满,职称评到高级,看看自己评优进先无门,上职称更是比登天还难,努力了别人看不见,不努力似乎也少不了什么。渐渐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学生体质连年下滑也与自己无关。上课采用放羊式,学生乐意自己舒服。不去琢磨一个动作的形成是否有捷径可走?为什么学生热爱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心思再也回不到教学中来了。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体素质,也被偷懒所消磨。 凡此种种使得体育教师失去了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识,这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师形象和专业发展,还对教学造成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同时更为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慢慢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