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教师故弄玄虚借助微信中一道题,既让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一种自豪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总结延续。
1.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又研究发明了新的高科技单位,如光年、纳米等单位,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一下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共享。 五、课后作业。
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具体事例到具体的数字,由答案唯一的计算到开放的联想以及到续写,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上,一般的复习课都是先梳理知识、再练习反馈、最后总结与作业指导,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常见的量》一课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我在设计教学中以“小马虎”的日记贯穿教学始终,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情有味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这堂复习课主要凸现以下几个亮点:
1.制造日记中的错误,激发积极学习的欲望。教师以“小马虎”的日记,组织学生读出用错具体的数量及单位,寻找其中常见的量,纠正其错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感悟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激发学生“纠正其错误”的急切心理,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思维。
2.纠正日记中的错误,举一让学生反三。在纠错日记中,用日记中常见的单位帮助学生延伸到更多相关的单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构成计量单位的知识网,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巩固,在应用中深化,有助于记忆强化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
3.拓宽续写日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续写“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有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从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真正体验了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且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一篇数学日记”为载体,围绕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有序、有效展开。既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量与单位及其关系的重要性和数学与生活结合的紧密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