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脑出血护理查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09: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血压升高,亦可使病情加重。所以脑出血患者必须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因此我们鼓励患者建立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多摄入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协助患者顺指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排泄,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如:大黄、苏打、果导等缓泻药,鼓励、协助患者床上排便。尽管加强了住院后患者的饮食指导和腹部按摩等,但是便秘的发生仍然是难以避免的。对已形成便秘的患者,予以开塞露或用少量高渗液行低位、低压灌肠,应禁止大量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加重病情

4、尿路感染:

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护士在更换尿带或行膀胱冲洗前要洗手,戴口罩,护理两个患者间也要洗手,以免交叉感染,,注意无菌操作,保证集尿带接口处不被污染。

保持病人尿道口清洁:会阴护理每天1-2次

集尿袋不可高于患者尿道及膀胱以防尿液返流,及时排空集尿袋,定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

及时观察尿液性质,倾听患者主诉,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发现尿液有混浑浊,沉淀,结晶及时处理,每周性尿常规检查一次。

维持导尿管通畅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液流出量和速度,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引流管的固定要有利于尿液的引流,防止尿管和引流管被压或扭曲。

定时进行膀胱冲洗,既有利于引流又可预防尿路感染。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接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九:健康教育

向病人或家属介绍本病的发病因素,诱因,临床表现,防治原则,自我护理方法和健康训练技巧,帮助病人和家属识别脑疝和消化道出血先兆,关心病人和家属,合理安排探视和陪护,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进食不宜过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水分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少于3克,以免引起高血压,加重脑水肿。

恢复期按计划康复训练,做主动或被动运动,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逐渐加重活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出院时给予出院教育(用药教育,随诊等)。 与脑出血有关的知识补充: 一:.的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二:脑出血的病因 1.高血压

2.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

3.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

4.脑淀粉样血管病;

5.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 6.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7.夹层动脉瘤;

8.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9.梗死后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 三:脑出血的诊断要点:

①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②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③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④脑脊液压力增高,多数为血性。 ⑤头颅CT扫描可确诊。

四: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与体征 不同部位出血的临床特征

1. 内囊出血(好发部位为大脑基底节区壳核附近):①病灶侧瞳孔散大。②对侧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瘫痪)。③对侧半身感觉减退或缺失。

④对侧偏盲。⑤头及眼偏向病灶侧。本病例患者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7ml,故出现右侧鼓腮不能,口角向左歪斜,伸舌左偏,无震颤。颈部无抵抗,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上肢肌张力低等临床特征。

2.桥脑出血:①起病急骤,常呈闪电式,意识丧失早,常伴有高烧。②病初为交叉性瘫痪(同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瘫痪),很成发展为双侧瘫痪。③双侧瞳孔极度缩小。④患者眼和头转向病灶对侧凝视。⑤病程短,病死率高。

3.脑室出血:①发病急,突然昏迷。②阵发性强直性痉挛,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如去脑强直状。③瞳孔极小。④生命指征的改变明显而突然,胃肠道出血常见。

4.小脑出血:①先出现急性剧烈的眩晕。②呕吐频繁,脉搏缓慢。③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低,无明显瘫痪,病理反射阴性。④瞳孔缩小,有眼球震颤。⑤心脏和呼吸功能障碍明显。

二) 体征:

1、壳核或内囊出血 大脑基底节区壳核附近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由于壳核出血常损害到内囊,临床上称为内囊出血。由于脑出血后血肿发展的方向不同,将壳核出血分为外侧型血肿和内侧型血肿。一般局限型血肿较少,扩展型血肿居多。

外侧型血肿:出血病灶主要波及壳核外侧、外囊,带状核和岛叶白质部位,未波及到内囊及其后支,故称为外侧型血肿。一般病情较轻,若出血量不大,呈局限型血肿者,临床症状较轻不伴有明显的偏瘫,若出血量较大者,在出血灶周

围水肿累及内囊功能时,出现病灶对侧偏瘫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腰穿脑脊液大多清亮。此型脑出血除用CT扫描诊断外很难与缺血性脑卒中鉴别。

内侧型血肿:血肿向上后方向发展,累及内囊后支及丘脑受压。临床表现为偏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压眶或痛刺激时健侧肢体有自发动作,而瘫痪肢体则无动作,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对侧肢体偏瘫,急性期病人偏瘫呈弛缓性。经过数天或数周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逐渐增高,肢体偏瘫由弛缓性渐转为痉孪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典型的中枢性瘫痪。若主侧半球出血,可出现失语。病变累及内囊后支时,对侧出现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构成内囊损害的“三偏征”,即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典型的内囊三偏征是不常见的。若壳核出血量小呈局限型血肿者,预后良好。若出血量较大呈扩展型血肿者,临床上出现重度意识障碍,双侧出现病理反射阳性,高热等中线结构受损,病情逐渐恶化,死亡率很高。

2、脑出血 丘脑出血属内侧型出血,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而出血。自应用CT扫描以来,对丘脑出血可做出明确诊断。丘脑出血量小者并呈局限型血肿,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偏身的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敏。此型丘脑出血预后良好。若出血量较大且波及内囊或破入脑室,可出现偏瘫和意识障碍,脑干受压时可致眼球向上运动不能而双眼向下注视,如“日落状”,瞳孔小或不等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此时与壳核-内囊出血很难鉴别。丘脑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主要表现为言语缓慢、重复语言、含糊不清、发音困难、复述较差,但朗读、认读可正常,无命名性失语。丘脑扩展型血肿常可破入第三脑室,可引起继发性脑室出血。丘脑腹外侧核受损,可出现共济失调性偏瘫。如果锥体外系受累,可出现对侧肢体不随意运动。

搜索更多关于: 脑出血护理查房 的文档
脑出血护理查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yyui4ec886m3qp9xkwe9ersa9ps1u00x9a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