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特色学校建设
摘要:创办特色学校要立足学校实际,把学校的优势资源升华为特色。而民族地区学校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因此,民族地区的学校要通过确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取向的办学理念,依靠多语优势,双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语言双语化等方面入手创建特色学校,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特色学校
近年来,创建特色学校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创建特色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然而,笔者对民族地区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无论是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式,还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呈现唯大城市化、唯内地化的倾向,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更是如此。本文拟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如何建设特色学校的问题,希冀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确立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理念
特色学校就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其实,每所学校都可能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学校,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与定位学校的特色。从国内外成功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经验中发现,特色的选择与定位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将学校的优势资源升华为特色。对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来说,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学校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等相对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地处民族地区,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校内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教师,而这些师生不仅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而且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也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无论是校内环境,还是校外环境,民族地区的学校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办学理念是学校整体发展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是学校生存的理由、生存的动力和生存的期望的有机结合,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因此,办学理念既不是过于宽泛且无个性的教育宗旨,也不是过于狭窄而且以偏概全的某一具体措施,而是具有向导性、可操作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办学指导思想。所以,提炼办学理念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同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在民族文化里寻找办学理念的养料,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学校办学理念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办学理念与民族文化的内涵契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