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范文】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好服务国计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不可否认,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效应,是振兴经济全局的催化剂,若处理不慎也会成为撼动全局的火药桶。因此,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是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越是加大,就越需重视金融体制改革的独特关键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强烈激发我国的经济潜能,大幅开拓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创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上建立的,它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点是高度垄断,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传统的金融体制也开始迈开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不仅伤害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威胁到长期稳定发展,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不容忽视的是,新形势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
因此来说,一方面要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发展农村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并推动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将每年新增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同时要加快金融业制度和产品创新,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活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深化中小商业银行改革,促进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更加专注于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高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宏观统筹指导,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要着力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经之路。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加强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信息系统创新,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推动银行业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
【写作思路】
此篇文章总体上从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这个宏观高度上来谈的。从大的方针政策到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特点及现状来展开分析,进而从顶层设计来提出改革的主要措施。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金融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和规范市场秩序这个小的角度来切入。
发展海洋经济
【题目】围绕给定资料主题,联系浙江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论述深刻、条理清晰;
(3)字数1000—1200字。
乘风破浪会有时
——海陆联动,开创海洋经济强省的蓝色未来
海洋占地球面积70%,蓝色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底色;浙江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其境内的舟山素来有着“千岛之城”的美名,如今更成为国家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主角。记得有位伟人说过:无法掌控海洋的民族,将无法掌控未来。今天同样可以说,谁能够掌控海洋开发的主动权,谁就能拥有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构筑海陆联动新格局,从战略高度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必将加快我省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使五千万浙江人民拥有如梦如幻的蓝色未来!
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浙江来说意义重大。从当前来看,这是我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谋求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浙江海域生物资源和海洋能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备现实可行性。如舟山渔场海洋捕捞量居全国第一,东海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潮汐能、潮流能分别占全国40%以上,能够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迫切需求;而海洋产业能耗低、污染少,本身具有绿色、低碳属性,有利于减轻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放眼未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还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乃至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
基于上述种种有利条件和良好前景,浙江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首先,要在战略层次上谋求海陆联动,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海陆联动、山海协作,依托跨海大桥、港口、路网等基础设施,把沿水岸线资源与陆上腹地资源结合起来,以海引陆、以陆助海,实现临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发达海岛与欠发达山区的同步开发、协调发展,加快山海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其次,要建立临海经济与海洋核心产业的布局。临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要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海洋石油和矿物开采、海洋渔业等临海经济,并大力推进海洋能源开发、生物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海港清洁等新兴产业,促进潮汐能、潮流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全面开发,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经济布局优化。
再次,要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既是我省发展的总战
略,也是我们的特有经验,创业创新创富的特质已经融入浙商的血脉,而我省“五分天下有其四”的民营经济、大量民间资本寻找出路,为我们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要集民智、汇民力,创新体制机制,畅通融资、投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领域,既开辟富民新路,又探索强省新经验,打造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环境,让民营经济为开创浙江的蓝色未来贡献力量。
“乘风破浪会有时”,600年前,郑和率领的强大船队因专制帝王的鼠目寸光、实行闭海锁国政策,并未给中国打开商业文明的航道;21世纪的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决策支持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其深谋远虑,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开辟浙江人民通往蓝色未来的新航道,书写新的历史!
【写作思路解析】2012浙考作文题首先要求联系浙江实际,考生的立意基点须从浙江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背景出发,并适当联系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匮乏等省情和“两创”战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等省策,提出符合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观点,如此也才能做到“观点正确”;
其次,要求结构完整,写法上必须题、首、尾、颔、腹五部分俱全,有头有尾,有过渡、有主体,铺垫性、引导性的分析引论与主体性的对策正论要布局有方、表述完整;
再次,论述深刻,通常需要观点与事实相结合,进入浙江的现实情况中去,再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低碳变迁的需要与可能延伸出来,将当前与长远、现状与未来嫁接起来,充分使用论据,表里一致、以论据为论证服务、以论证为观点穿针引线,实现论述的深刻;
最后,还要写出清晰的层次和条理,如从提出问题到分析意义、必要性重要性,到解决问题的政策战略、具体措施,再到总结前瞻,从总领论述到具体分析、对策阐述,再到概括结论,总——分——总,背景目的——意义重要性——对策措施——结论,循主线、按顺序表述,符合行文法则,由此层次和条理自然分明。
浙江申论考试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的考察,且材料中战略、政策、规划、措施等层面的对策丰富,有做好对策大文章的基础,应该也可以把文章对策内容写得较为充实。为此,考生应可能多地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获取思路,重视具体对策,如海洋能源产业、海
洋生态保护、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陆联动战略、海洋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材料中比较明显的对策内容,让文章紧扣材料、具体实在,扎扎实实落脚于解决问题、阐述策略。
具体论证,可以透过3个视角审视海洋经济发展:一是海洋经济发展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作用,从海洋经济是蓝色经济也是绿色产业的角度,提出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二是促进浙江经济实力的增强、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和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的角度,提出从战略布局到具体政策措施的不同层次观点;
三是同创新文化和创新强省战略、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海洋科技研究相结合,提出要有海洋意识、海洋战略、海洋文明、海洋技术的观点,防止郑和的遗憾、近代商业文明落后的悲剧重演,从历史的、文化的和创新的角度来思考海洋经济发展,使作文有更为新颖、独到的视角和论述,以个性化、深刻化来为自己提分。
【背景资料】
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看,大凡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基本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监管缺位、执法失语。“牛栏关猫”式的监管往往是事后诸葛亮,疲于救火,疏于预防。最近,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确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江苏、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防范、惩处等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讨时,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制品安全法》,攻坚克难,深入持久推进重点整治,坚决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食品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不明确,实践性和可操作
食品安全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