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笔记、考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7:0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案例分析一:辨识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一、按照GB6441事故类型:分为20类

分类记忆 三伤害 三煤矿 四其他 五爆炸 五行 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 透水、放炮、冒顶片帮 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其他伤害 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瓦斯爆炸、其他爆炸 金(灼烫)、木(物体打击)、水(淹溺)、火(火灾)、土(坍塌) 具体类型 二、按照GB/T13861导致事故的原因分为7类:【物 化 生 心 行 环 管】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 物理性 电伤害、噪声伤害、振动伤害、运动物伤害 高温、低温、环境不良 易燃易爆、自燃性、有毒、腐蚀性 化学性 粉尘气溶胶、放射性物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 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 生物性 生理、心理性 行为性 环境原因 管理原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致害动物、致害植物 超负荷、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 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 室外、室内、地下、其他 组织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善 四缺陷 四伤害 三环境

1 |

案例分析二、针对现场某事故,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按照类别分类:(先对事故进行类别的鉴定,然后制定安全对策措施)

1、机械伤害:

①本质安全技术:避免尖锐凸角,保证安全距离,控制物理量限值,采用安全电压; ②限制机械应力,提高材料、物质安全性;

③履行人机安全学原则(4点),平台位置、装置布置; ④防止气动、液压系统,电气危害; ⑤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⑤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2、车辆伤害:①车辆安全要求:主动、被动安全性;②道路安全技术;③人员与车辆的检验; 3、起重伤害:①十大安全装置;②起重作业“十不吊”;③起重设施检验维护;

4、五类爆炸:①防爆电气设备;②六项防爆原则;③七项爆炸控制;(另有篇章专门总结) ④阻火隔爆技术:工业阻火器、主动式、被动式隔爆装置、其他(单向阀、阻火阀、火星熄灭器) ⑤防爆泄压技术: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

5、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窒息、淹溺、灼烫、坍塌:个体防护 6、触电:

①直接接触防护:绝缘、屏护、间距;

②间接接触防护: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 ③直接兼间接防护: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④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线路; 7、火灾:

①九项防火原则:替、密、风、惰、材、控、蔓、抑、器

②点火源控制:摩擦、撞击、静电、雷电、明火、电火花、绝热压缩、化学热、8、放炮、冒顶片帮、透水(煤矿专有,一般不考)

2 |

案例分析三、火灾爆炸发生条件/三要素 影响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一、火灾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二、爆炸三要素:点火源、爆炸极限、相对密闭空间 三、影响爆炸极限的五大因素:

①温度:升高——极限变宽,上限变高、下限降低; ②压力:0.1-2MPa:上限影响大;>2MPa,同时影响;

压力升高,变宽,降低,变窄;窄到上下限重合,压力成为临界压力;

③惰性介质:增加,变窄

④爆炸容器:临界直径,最大灭火间距50mm ⑤点火源:活化能量、加热面积、作用时间; 四、混合气体爆炸极限(L)的计算:(牢记)

V(其他在混合气中所占比例) L(气体爆炸极限)

N(分子数)

3 |

案例分析四、某装置/设备/生产过程/作业活动应有的安全附件/安全设备/应急装备

一、起重机械的十大安全装置:

①(四位1)位置限制调整装置:上升、运行、偏斜、缓冲; ②(三风2)防风防爬装置:夹轨、铁鞋、锚定装置;

③(三倾回3)防后倾、回转装置:单主梁安全钩、臂架防后倾、防回转; ④(两限4、5)起重量限制、力矩限制;

⑤(三防6、7、8)防坠安全器、导电滑线防护、防碰装置; ⑥(两警9、10)登机信号警告按钮、危险电压报警器; 二、锅炉八大安全附件:

①(两阀1、2)安全阀、排污阀;

②(三测3、4、5)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

③(四保6)超温保护装置、超压保护装置、高低水位保护装置、熄火保护装置; ④(两其7、8)防爆门、自控装置 三、压力容器六大附件:

①(五泄1)安全泄压附件(5类) ②(两阀2、3)减压阀、紧急切断阀; ③(三测4、5、6)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

4 |

案例分析五、作业现场/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4种3类

1、4种: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场所、生产环境; 2、3类: 生产过程 劳动环境 作业环境 1、化学:粉尘、化学有毒物质;2、物理:异常气象、噪声振动辐射;3、生物:传染病病原; 1、组织制度不合理;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大; 4、部位系统、器官紧张;5、站位不良、不合理工具; 1、自然环境; 2、作业场所缺陷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材料: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 2、过程:机械自动化、机械化; 防尘毒五项原则 3、设备:密闭、局部通风、湿式作业、湿法抑尘; 4、“三高危场所”:事故通风及排风系统连锁泄漏报警装置; 5、合理配备急救设备,物品,撤离通道,泄险区、风向标; 防噪三原则 防高温三原则 1、分开布置;2、集中处理(吸、消、隔、减);3、减少传播; 1、改革工艺、远离热源;2、隔热通风降温; 3、减少作业时间,改善作业方式,保健措施; 1、非电离四原则: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置、人员防护; 2、电离两方法:剂量控制、个体防护; 1、密闭的通风排毒、局部排气罩; 2、排出气体净化(洗涤、吸附、过滤、静电、燃烧);3、个体防护; 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减振隔振;限制时间,强度;改善作业环境,个体防护; 5 |

防辐射 生产性毒物 防振动四方法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笔记、考点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5k62xw9g8n6j4879hw6x2111f20r00be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