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9:51: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03实验室整理 2010年秋季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及要点

2010年秋季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及要点

绪论部分

》》名词

1、《自然辩证法》P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2、自然观P2、P16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自然哲学P6

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从自然界的整体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 4、STS研究P9

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问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P1、P5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

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辩证法相并列,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认识和改造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2、什么是STS研究?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9

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STS主要研究现代 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经得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3、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怎样?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既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理清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层次,明确不同层次关系的不同性质,尽可能减少这种对立的负面影响。

[ 1 / 9]

403实验室整理 2010年秋季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及要点

自然观部分

》》名词

1、自然P18

自然是包括人、神在内的活的、充满灵魂的有机整体。 2、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则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在目前,它主要包括:其一,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是指生态环境;其二,人类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人工智能机器等。 3、拯救现象

拯救现象,直观的说是将纷乱的现象归整。 4、泛神论P21

把“神”的观念泛化,认为不能把上帝和大自然分开,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即是自然。 5、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6、系统的涨落P44

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伏就是涨落。系统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的差异;是系统的一种不平衡性。 7、自组织

是指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它是根据系统自身运动变化规律和特定条件完成的。

8、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是指体现了人的本质的自然对象或自然事物,即人们把自然材料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根据自身需要而改变了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 9、可持续发展P115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10、《二十一世纪议程》P118

《21世纪议程》是在全球、区域和各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虽然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它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P17

1)对自然界与超自然界之间作二域世界的区别;2)相信自然界存在的秩序;3)认为人类能够凭借精神的力量去调节和控制自然界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1)对自然宇宙作出非神话的解释。2)用物质性的因素加以说明。3)从朴素到精致。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 1)强化了上帝绝对创造的等级观念;2)强调神与自然的分离,否认自然具有神性;3)泛神论者认为神即自然。

4、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的特点。 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坚持去把握自然界的数学关系,认为自然事物之间存在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在自然界

[ 2 / 9]

403实验室整理 2010年秋季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及要点

的物质组成上,坚持自然界由坚硬、不可再分的、运动的物质微粒组成;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机械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更乐意用机器的隐喻取代关于自然界机体的隐喻。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概括起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括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3) 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6、何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同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怎样?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稳定在一定状态下,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改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是带来积极后果,一是带来消极后果。

自然界中一旦出现了人,就产生了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1)人对自然界的受动性: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活,也不能摆脱自然界规律的支配。

2)人对自然界的主动性:人并非消极地依赖自然界,而能(能动性)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性,按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完善自身。

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受动性和能动性达到统一。

现代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引起了人与自然

的尖锐对立,时至今日,才认识到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

生态自然观把地球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生态自然观主张以适度的、节制的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取代对自然的占有、控制和征服;以自然界中普通一员的地位取代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君主地位;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7、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首先,人类应当牢固树立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其次,要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要调整社会关系,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人和自然之间的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会阻碍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P115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主要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几个主要方面。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

[ 3 / 9]

403实验室整理 2010年秋季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及要点

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困;改变消费方式;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和改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等。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制止砍伐森林;防沙治旱;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等。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淡水资源;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包括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的发展;青年和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确认和加强土著居民及其社区的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支持《21世纪议程》的地方当局的倡议;加强工人和工会的作用;加强工商界的作用;科学和技术界;加强农民的作用等。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包括财政资源及机制;环境安全和无害化技术的转让;合作和能力建设;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国家机制和国际合作;国际体制安排;国际法律文书及其机制;决策用的信息等。

科学技术观部分

》》名词

1、科学P126

科学既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

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又是人们进行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四大特征: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可经验性。

2、技术P128

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 3、科学共同体P132

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不是以科学为职业的人们的简单总和。当代科学社会学揭示出科学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 4、学派P135

学派是由一些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这些人保持密切的学术思想的交流或科学研究的合作.并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自己的带头人或领袖。

5、“无形学院”P135

“无形学院”是一种与学派类似的科研组织形式。它同学派的共同点是,都以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心,立足于自由联合,进行学术思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讨论。不同之处是,它不一定是单科性的而往往是多科性的,是为了彼此充分交流借鉴而并非为了坚持某种特定的学术主张,所以排它性不强。6、“恩主”制

是一套科学研究的经济支持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贵族、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科学基金会。 7、范式P148

把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以及它所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型的总和,称为范式。 8、知识经济P162

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 4 / 9]

搜索更多关于: 自辩 的文档
自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89h9obgv4mu7525ef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