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解读
作者:石元丽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12期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其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就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中,如此重要的课文却面临着诸多无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情感的疏离。革命传统作品时空跨度大,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很难理解当时的背景,而教师的讲解或苍白无力或自我陶醉,学生找不到与文本沟通的切入点,课堂教学往往草草收场。
2.教师讲授的僵化。教学目标过度政治化,教师用自己的解读替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不给学生充分自主感知文本的机会,用标准化的模式去表达宏大的情感,往往空洞虚浮,而且忽视对课文语言表达的关注,使学生难以理解文本,甚至是误解文本、曲解文本。
3.教材选文的缺陷。由于此类作品在教材中选文数量较少,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印象,而且所选的课文过于强调的思想性,在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方式与手段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导致学生产生了脱离生活实际的距离感,缺乏阅读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设置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成为其中的两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两个任务群的设置凸显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直接指向语文学科“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
这两个任务群要求以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并同时与必修课程中同类作品的学习相衔接。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旨在弥补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任务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单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习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分别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0.5学分)和选修课程(2学分),学习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内容并给出了教学提示,本文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