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匹配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在处理课本练习第4题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分层数方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作了一个铺垫,注重了知识的前呼后应。 [NextPage]
第三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1、师: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明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2、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粉笔盒与教室的体积,你觉得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长方体体积的知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40个)以小组为单位搭出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一边搭一边完成导学案中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1----3小题。 教师黑板画表格:
我每排摆( )个,摆( )行,( )层,也就是摆得长方体长=( )厘米 宽=( )厘米 高=( )
厘米 体积是( )厘米 用式子表示其间关系是――――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指导,汇报。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小组长进行分工,确定好谁操作、谁计算、谁记录,然后在共同思考、讨论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长 宽 高 小正方体 的个数 体积
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层的排数 层数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边说边板书)
刚才同学们把拼摆的数据汇总成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师问:请同学们表格,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 宽 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方体的长,b表示长方体的宽,h表示长方体的高,你们知道长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吗?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找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现在老师要测一测同学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请同学们完成实战练习,计算长方体体积。 生独立完成,汇报。 (三)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