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1分) 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以乐景写哀情,从反面衬托诗人内心无法消除的的飘零之愁,贬谪之恨。(1分) 2、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4分)
这两句诗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2分) 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
17)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1、危樯:高耸的桅杆。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4、沙鸥:水鸟名。
1、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意境。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1、 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抒发了诗人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18)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春愁”的四方面具体内容。(4分)
. 客行(或“羁旅”)江中,令人愁;风雨交加,令人愁;想念家人,令人愁;流光易逝,令人愁。
2、前人评论蒋捷的词“语多创获”,请结合最后三句分析其用语之精妙。(4分)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抛”,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同时也是渲染手法,“红”“绿”二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1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4.胡尘:这里代指沦陷区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1、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入”是“涌入,奔流”之意,“入”字写出了黄河奔流不息的旁白气势; “摩”是“接触”之意,一个“摩”字写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声、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寂和清高、不愿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
21)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2分):第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1分)。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1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言之成理2分。 2、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请坐概括分析。(4分)
这首诗表现的是渔翁隐逸生活的 恬淡、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调。 渔翁的深入检出,自食其力,闲适散淡:环境宁静优美,江月相应,芦花摇曳:不系船体现了人物和环境之间和谐而有生趣的关系。
22)虞美人 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
不仕。
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3分)
少年时欢乐甜蜜,无忧无虑; 壮年时飘零异乡,心境悲凉; 而今鬓发斑白,愁苦满怀,万念俱灰(或看破红尘) 2、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不超过50字)(4分)
“听雨”是全词的线索,(1分)它将三幅不同的画面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1分);三次听雨代表了人生的三个时期三种境界,使这首词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内涵。(2分)
23)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多层原因。(4分)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答出四方面原因即可)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4分)
前四句写景,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24)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享乐的场所。
【试题阅读及答案】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作者采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以台城柳的繁荣茂盛反衬台城的荒凉破败,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5)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
26)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