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为认真做好我院的放射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一旦发生放射诊疗突发事件时 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行动,从而有效的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的 安全,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 理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医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放射事件的应 急处理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处理电话:0777—2833881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 定期组织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
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院办并落实整改措施。 2.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3. 负责向卫生行政等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4. 4 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5. 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
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原则
迅速报告,主动抢救,生命第一,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 发生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泄漏,操作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放射
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2. 放射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即时进入工作状态,召集
有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的具体方案并组 织实施工作,同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
3. 发生放射性物质丢失或被盗事故时,应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公
安部门进行调查侦破,尽快追回放射性物质。
4. 发生工作场所、地面及设备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保护现场,收集
证据,配合卫生行政及环境保护部门迅速开展检测,确定污染范围 和污染程度,防止对食物、禽兽及水源的污染。
5.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撤离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封锁现场,对危险
源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切断一切可能扩大事故范围及程度的环 节,减轻事故危害,防止事故蔓延。
6. 对可能受到放射污染或者超剂量照射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
应急救援措施,通过个人剂量计或者其他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其受 照剂量,并迅速安排以上人员接受相应的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
疗机构进行救治。
7
技术人员对污染事故现场采取除污措施,污染现 . 尽快组织卫生防疫
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8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
. 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 9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介入科设备检测、维修及保养制度
一.设备的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 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置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
各运动运转装置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 设备操作系统维护:检查操作系统的运行情况,各配置块及软件的运行 状况和安全,大型设备均由产品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升级,调校, 备份,记录。
3. 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的检查,参数的检查等。
二.设备的性能检测:每年进行一次,主要由相关质检管理部门专业人员进行, 医院设备科及我科派员随同,并做好相关记录。检测报告应由设备科备案保 存。 三.日常维护:
1. 每日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错误提示,记录并排除。
2. 做好设备操作系统的重启,恢复设置工作,应做到每日一次。
3.严格执行正确开关机程序,设备不工作时应将之调至待机状态。
4. 每日工作完成后,做好设备的清洁工作,避免脏污,及粉尘等造成设备
故障。
四.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需做好工作记录,出现故障及时 上报相关科室领导,如故障不能排除应通知设备科及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排 障和维修,并作好记录。
介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科主任)
副组长:
成员:袁文昭(MR 诊断组长),黄增超(CT 诊断组长),禤春梅(DR
诊断组长),蒙建兴(MR技术组长),兰志毅(CT 技术组长),
谢家富(DR 技术组长),马娜(教学秘书),韦兰珍(护士及 登记组长),万荣超(医疗秘书)。
具体负责管理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