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品读“飞渡”经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点、感悟动物身上所折***的可贵精神。 目标设定依据: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拥有阅读小说的生活体验,能够掌握剖析人物形象的技巧,但还不能准确地寻根求源、透视主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点。
2.教材分析:
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理解,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课文写“斑羚飞渡”的场面,不但很有条理,而且详略得当,可要求学生复述,并指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 自学内容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关于斑羚的知识。
2.查阅工具书,识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3.速度课文,讲讲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理应在羚羊身上学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斑羚,了解作者(大屏幕展示)
1.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cm,肩高70cm左右,体重40-50kg。角黑色、短直,长约15-20cm,角是珍贵的药材。毛一般为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见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现已被猎杀得濒临灭绝。
2.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王”。
二、“鸟瞰”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大屏幕展示) 1.课文的文体:(动物)小说,主人公:斑羚
2.作者具体写了一只老斑羚、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半大斑羚,其中镰刀头羊是一号人物。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文中有提示)
赞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赞扬在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地走向死亡”的精神。
4.小结:作者借动物写人。沈石溪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人的世界、人的生活、人的社会。
三、品味课文
1.生齐读课文1、2两自然段。
2.学羊叫。(即把“羊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屏幕展示)镰刀头羊一共叫了三次。 第一次“哀咩”,唉!我无能为力!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召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这是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课文详写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而对其他斑羚飞渡的过程则略写,请同学们复述“飞渡”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