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4 16:24: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野餐活动场面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是什么情景吗?

(2)明明和芳芳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

(3)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要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个分得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一瓶。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蛋糕。

师:每份都是一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它——平均分(板书)下面我们就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他们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师相机演示)

师:一半你们会分吗?如果请你们分该怎样分?用你手中的圆形纸片代替蛋糕,想办法分一分。

生:对折、重合。

课件出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生熟悉的“野餐活动”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创设出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操作深化,感悟新知

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1)提问: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你们听说过吗?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半个。像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认识分数)

(2)出示课件:动画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板书)

(3)师问:明明拿到这块蛋糕的,芳芳分到这块蛋糕的多少呢?(也是) (4)师:认识了这个分数后,你能用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来分蛋糕的吗?结合分蛋糕的情况,谁来说一说“”中“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5)读的时候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6)怎么写样?先写什么再先什么?

【设计意图: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月饼”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再指导学生读写,初步理解的含义。】

2、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

(1)谈话:认识了,你想不想拿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等)折一折,把它的

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拿出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再在小组里交流。 如:教师请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出,边折边说。.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的?

生1: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长方形的(长方形上下对折对折图)

师:谁的折法和他不一样?

生2:上展示台演示(长方形左右对折对折图) 生3:上展示台演示(长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图)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纸的呢?

生4:因为它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能表示出它的。 师:那空白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呢? 生: ??

(2)展示学生的作品贴在的下面。指出几种折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份都是这张纸的

(3)讨论 :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出它的,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由实物到图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进一步认识了,丰富了的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他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二)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图(涂色部分为)师:这个图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折一折、涂出其中一份这样的方法来创造一个新的分数吗?(提供长短不同的线段,形状不一的图形纸)

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 (学生展示的几分之一中有、、、等)

适时提问:你创造的分数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样表示的? (三)小结揭题

谈话: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读一读。你发现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

板书: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练习,自主探索几分之一,既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拓宽对知识的认识角度,为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做好准备。学生在独立操作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独立探究的策略,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线段可以折也可以量,只要平均分就可以。】

三.初步练习,深化认知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涂色部分。

2.下面哪个图表示的是?教师请学生用手势判断。 3. 估一估,看谁的眼力好。

师:(出示第一条彩带)这是一条彩带,如果我们全部把它涂上颜色,那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生:1)

师:(出示第二条彩带,彩带中间无分隔线)第二条彩带的涂色部分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生:1/3。大约是把第二条彩带平均分成三份,涂色部分是它的三分之一。(教师出示分隔线)

同样完成第三条彩带

4、应用主题图,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师:在这幅图上你们能找到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同时初步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的规律,为下一节课分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最后一题回应主题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整节课浑然一体,课虽尽、趣未尽、思不止。】

教学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整节课以“秋游野餐活动”为线索,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一开始,从“分食品”的话题导入新课,从“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来切入主题。这样一个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巧妙的在“一半”这一生活经验和“”这一数字知识间加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课接近尾声,让学生用已有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在主题图——野餐活动的生活情境中去更好地进行寻找、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的建构数学的理解,这也正是《课标》所提倡的理念。

2、关注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体验与感悟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以为突破口,开展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并充实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概括以及猜猜、估一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1/2的意义时,让学生动手折纸,学生间交流后概括得出它的含义而不是教师强加灌输,在折几分之一展示横折、竖折、斜折多种折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几分之一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整节课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让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难点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过程中,得以轻松突破。

3、构建人文环境,努力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我们不应该把它只作为教学的附属品,而应该把它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灵性。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表面上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2已有所了解,若教师此时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1/2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的1/2,让学生在组内多说一说,多争辩一下,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在教学时可以再让出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对二分之一进行理解,再因势利导,教学分数的读写。使计划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可能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因为语言表达是学生的思维的体现,从直观感悟到语言表达是学习思维的一个跳跃。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表述,要让学生说完整话,抓住谁是谁的几分之一,引在核心处,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而不能因为追敢教学的流程而疏忽了数学术语的严谨性,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学生将话说完,而不是急于和学生“抢”话说,同时,要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汇报、齐说、同桌之间互相说、小组说等形式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学生学得才扎实,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

搜索更多关于: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文档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irw71pgx2mdyx42wa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