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 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一、对人体的九大系统建立全面的认识、
1、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的发育特点和生理功能。 2、循环系统:血液的成份及功能,心脏和血管的构造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心脏、血管的发育特点,心率、脉搏、血压与成人的差异,学会血压和脉搏的正确测量方法。
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脏的发育特点,如何判定肺功能的强弱,学会肺活量的测量方法。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肝脏的作用。
5、神经系统:脑的发育特点,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主要作用。
6、泌尿系统:构成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7、内分泌系统:构成与功能,甲状腺、胰腺、垂体的主要作用。 8、免疫系统:构成与功能,扁桃体、淋巴结的作用。
9、生殖系统:男性生殖器官的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女性生殖器官的构成,卵巢、子宫的主要作用。什么叫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二、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及规律
1、生长、发育的概念,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和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作用;环境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 第二部分 青春期生理卫生
1、青春期的概念,一般年龄范围,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 2、青春期男女少年生理发育特点: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皮下
脂肪、肌肉等方面的变化,男女差异。
3、青春期男女少年在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女性月经的形成,男性遗精的形成。 第三部分 个人卫生习惯
1、青春期卫生:女生如何注意经期卫生,男生注意外阴部卫生,正确对待处理第二性征的出现(不束胸、不穿紧身衣裤、不乱拔胡须、保护嗓音)
2、注意睡眠卫生,生活要有规律。
3、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对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危害,不吸烟、不酗酒,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4、劳动卫生和安全,预防职业中毒。 第四部分 合理营养与健康 1、 营养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2、 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微量元
素:钙、铁、碘、锌维生素:Vit A、Bl、B2、PP、C、D纤维素、水
3、 2、食物的营养价值:粮谷类、豆类、禽肉类、蔬菜水果类等
食物中的一般营养素的构成。
3、营养缺乏与健康: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不足、维生素B2不足、维生素C不足、贫血、甲状腺肿。
4、营养过剩与健康:常见的营养过剩表现-肥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形成的意义。
5、营养卫生指导:合理膳食的构成。
6、考试、运动、劳动等过程中的饮食营养卫生。 第五部分 学校生活卫生
1、学习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功能区与休息相互镶嵌,学习疲劳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
2、注意用脑卫生,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学习方式,利用好人体“生物节律”,建立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如何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睡眠的重要意义,中学生一天睡眠的需要。
第六部分 常见疾病的预防 1、健康的定义
2、与学习生活相关疾病的预防:近视眼、脊柱异常弯曲、神经衰弱。 3、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青春期高血压、肺结核、痤疮、女性月经异常。
4、了解青少年期预防成年期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意义。 5、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 第七部分 心理卫生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由与性发育相伴的性意识产生独立意向的发展,成人感的形成。
2、如何顺利地渡过青春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性道德教育。 第八部分 体育锻炼与健康
1、体育锻炼时运动系统的作用。 2、体育锻炼时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体育锻炼时呼吸系统的作用。
4、注意体育锻炼的卫生与安全,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锻炼项目的安排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坚持循序渐进、全面锻炼,在运动前后安排作准备活动和恢复活动,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肌肉撕拉伤、扭伤、骨折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