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计算机应用专业
《电工电子》试卷汇总
一、电工部分 (一)选择题
25.(2008年)有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电阻之比是4:3,横截面积之比是3:2,则它
们的长度之比是 。
A.2:1 B.9:8 C.1:2 D.8:9
25.(2009年)有段电阻是16Ω的导线,把它对折起来后作为一条导线用,电阻值是________。
A.32Ω B.4Ω C.64Ω D.8Ω
25.(2007年)图25电路中,电灯L1、L2都标有“220V、100W”;电灯L3、L4都
标有“220V、40W”,将A、B两端接入电源,最暗的灯是 。 A.L1 B.L2 C.L3 D.L4
25. (2013年)两个电阻并联时的功率之比为25:9,若将它们串联,则两个电阻的功率之比为
A.25:9 B.5:3 C.3:5 D.9:25
28.(2009年)电路如题28图所示,电位器RW1滑动端向上移动、RW2的滑动端向左移动时,电流I1 、I2变化情况是________。
A. I1减小、I2增大 B. I1增大、I2减小 C. I1不变、I2减小 D. I1减小、I2不变
题28图
2.(2007年)图26电路中,变阻器R可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A.1W B.2W C.4W D.8W
26.(2009年)电路如题26图所示,RL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_________。
A.RL=2Ω B.RL=1Ω C.RL=3Ω D.RL=4Ω
题26图
27.(2010年)如题27图所示电路,题27(a)图中R1的伏安特性曲线如题27(b)图所示,则当变阻器RL=_________时,RL可获得最大功率。
A.0.5Ω B.1Ω C.2Ω D.4Ω
26.(2008年)如图26所示电路中,I为 。
A.I=2mA B.I=-2mA C.I=-8mA D.I=8mA
题26图 题27图
27.(2009年)如题27图所示,由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是__________。
A.0 B.2mA C.6mA D. 8mA 25.(2010年)如题25图所示,当RP的触点向上移动时,恒压源的功率将_________。
A.产生功率减小 B.产生功率增大 C.消耗功率减小 D.消耗功率增大
30.(2007年)通常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若要比较精确地测出电阻的阻值,常用 。
A.万用表直接测量 B.伏安法 C.惠斯通电桥法 D.比较法
25.(2011年)若用如题25图所示接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则________。 A.该接法适用于待测电阻RX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得多的情况 B.该接法适用于待测电阻RX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大得多的情况 C.所测量出的值比实际值偏大些 D.所测量出的值比实际值偏小些
1ΩAVRX6V2Ω5A
题25图 题26图 26.(2011年)如题26图所示电路,恒压源和恒流源的功率情况为 _________。 A.恒压源发出功率12W B.恒压源吸收功率12W C.恒流源发出功率30W D.恒流源吸收功率30W 26. (2013年)题26图所示的四个二端网络中,发出功率的是
25.(2012年)如题25图所示电路,已知UAB= -18V,则电阻R=____Ω。
A.3Ω
B.6Ω
C.8Ω D.10Ω 26.(2012年)如题26图所示的各电源等效变换中,正确的是( )
27.(2007年)5?F/80V和20?F/40V的两电容串联后的额定值为 。
A.25?F/120V B.4?F/120V C.4?F/100V D.25?F/80V
27.(2008年)在电容器充电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其两端电压uc ,充电电流ic 。
A.增大、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 D.减小、减小 26.(2010年)如题26图所示,其中C1 =2μF,C2 =4μF,则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
A.1V B.2V C.4V D.6V
27.(2011年)如题27图所示,两个空气电容器C1=3μF,C2=6μF。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6
A.电容器C1所带电量为4×10C B.电容C1两端的电压等于C2两端的电压
C.电路中N点电位比M点电位高 D.若电容器C1插入云母介质,则UMN 将变大
2ΩMC1C2N8Ω6V4Ω2Ω10V
题27图
27.(2012年)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将两极板间距增大一倍,则电荷量增大一倍 B.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实质是电能的消耗过程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