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故障?故障有哪两层含义?
答:通常人们将故障定义为: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了规定功能的状态。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故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机械系统偏离正常功能。二是功能失效。
2、故障有哪些形式的分类?
答:故障按故障性质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按故障程度可以分为局部性故障和整体性故障;按故障形成速度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缓变性故障;按故障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操作或管理失误形成的故障、系统内在原因形成的故障和自然故障;按故障造成的后果可以分为致命故障和一般故障;按故障发生的时期可以分为早期故障、使用期故障和后期故障(耗散期故障)。
3、故障有哪些特点?
答:故障有如下特点:1、多样性;2、层次性;3、多因素和相关性;4、延时性;5、不确定性(模糊性);6、修复性。
4、设备故障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备故障管理的目的,是在故障发生前,通过设备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掌握设备有无劣化情况,以期发现故障的征兆和隐患,及时进行预防维修,以控制故障的发生;在故障发生后,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改善设备,以防止故障的再发生。
5、故障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机电设备越复杂,引起故障的原因便越多样化。故障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规划;(2)材料选择;(3)制造质量;(4)装配质量;(5)合理维修;(6)正确使用。
6、机电设备常用的维修方式具体有哪些?
答:机电设备常用的维修方式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可靠性维修、质量维修、改善维修和无维修设计等。
7、维修决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维修决策的基本要求是:①可靠性不得低于允许的最小值[R],即R(t)?[R];②维修费用KI为最少或不得大于某个预定的维修费限额KImin,即KI?KImin。
8、机电设备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机电设备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 2)、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良好的电源保证; 4)、合理安排设备工作负荷; 5)、不宜长期封存;
6)、制定有效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 7)、操作人员岗前培训。
9、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哪四个方面?
答:设备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故障预测三个方面。其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信号采集;(2)信号处理;(3)状态识别;(4)诊断决策。
10、防止或减少磨损,有哪些具体对策?
答:根据磨损的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几方面:(1)润滑;(2)正确选择材料;(3)进行表面处理;(4)合理的结构设计;(5)改善工作条件;(6)提高修复质量;(7)正确使用和维护。 11、减轻气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减轻气蚀的措施主要有:
①减少与液体接触的表面的振动,以减少水击现象的发生,可采用增加刚性、改善支承、采取吸振措施等方法。
②选用耐气蚀的材料,如球状或团状石墨的铸铁、不锈钢、尼龙等。 ③零件表面涂塑料、陶瓷等防气蚀材料,也可在表面镀铬。
④改进零件结构,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减少液体流动时产生涡流现象。 ⑤在水中添加乳化油,减少气泡爆破时的冲击力。
12、防止和减少机械零件变形的对策有哪些?
答:变形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从下列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和减少机械零件变形。
(1)设计方面
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零件的强度,还要重视零件的刚度和制造、装配、使用、拆卸与修理等问题。 (2)制造方面
在制定毛坯制造工艺时,要重视变形的问题,采取各种工艺措施,以减少毛坯的残余应力。 (3)修理方面
在修理中,既要满足恢复零件的尺寸、配合精度、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还要检查和修复主要零件的形状、位置误差
(4)使用方面
使用方面包括加强设备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不要超负荷运行,避免局部超载或过热等。
13、断裂失效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答:断裂失效分析的步骤一般如下:
(1)现场记载与拍照;(2)分析主导失效件;(3)找出主导失效件上的主导裂纹;(4)寻找失效源区;(5)断口处理;(6)确定失效原因;(7)确定失效对策。 14、如何防范断裂失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