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因为《李将军列传》中有“太史公日:《传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仅从字面分析,就会望文生义,从而误选。 9.【答案】A
【解析】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细节描写无关的是A项“博闻强记”。文章补叙南霁云的事迹写得极其精彩,但是并没有全面叙述南霁云的一生,而是选取了抽刀断指、义不忍食、以箭射佛寺浮图以为记等具体的场景,把南霁云威武雄壮,疾恶如仇,忠肝义胆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
【错误分析与防范】“博闻强记”是《张中丞传后叙》中张巡这一形象的特点。 10.【答案】C
【解析】唐宋八大家为古文名家,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四项选一,首先想到的应是他。 11.【答案】A
【解析】牢记著名作家的相关知识。茅盾原名沈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时开始用的笔名。他因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因发表著名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而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茅盾的散文名篇有《香市》、《风景谈》和《白杨礼赞》等。 12.【答案】C 【解析】牢记著名作家的相关知识。巴金主要长篇代表作是两个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激流三部曲”最为著名,《家》是奠定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巴金的长篇代表作。 13.【答案】A
【解析】掌握成语的出处,尤其是文言文中的成语。“分崩离析”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贻笑大方”出自《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形影相吊”出自《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4.【答案】C
【解析】作者发出了“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青年的使命”的号召,这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时代”,指出青年要“无须反顾”向前看。 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水调歌头》这首词由中秋赏月进而抒发人生感慨。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17.【答案】A
【解析】天净沙:曲牌名。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C
【解析】鲁迅于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接连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因此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二、文言文阅读
21.无乃:岂不,恐怕。 是:复指前置宾语“尔”。 过:责备。
以为:把……作为。
22.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3.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 24.来:使动用法:使……来。 举:攻取。 治:治理。 施:延续。
25.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准确了解归纳论证法的含义,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比论证法。
【错误分析与防范】一般情况下,对比论证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考生容易将归纳论证法与演绎论证法混淆。《谏逐客书》中列举秦历史上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民强的史实,进而得出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典型例子。考生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则极容易错答成演绎论证法。如果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就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因此考生除了牢记教材中基础知识要点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6.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并且暗含深意的是: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27.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头颅…… 组:丝绳,此泛指绳索。
函:木匣,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用木匣装起来。 抑:或是。 本:考察。
28.这段话主要论证了国家的兴衰成败都取决于人事的观点。
29.这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即将后唐庄宗兴国之盛与亡国之衰进行对比,从而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30.昔日“香市”的热闹场面和它给幼年的作者留下的难忘记忆。 31.场面描写;昔日“香市”的热闹场面。
32.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也是作者对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不满情绪的反映。这与下文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3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4.主人公宁肯珍藏绝技也不肯比武传人,以这种自我隔绝、消极退避的抗争方式反抗社会。
35.沙子龙昨日显赫一时的声名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过去,他感到时代变化却又无可奈何,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因此自我叹息。
36.原意是为基督诞生而来送礼的三位贤人。作品中用来比喻男女主人公吉姆和德拉夫妇。 37.语意递进,语意转换。
38.只要双方的感情是深厚的、美好的,不管送什么礼物,怎样送礼物,那都将是最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的。 四、作文
39.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一类卷 (45~50) A内容 中心明确 见解深刻 B语言 行文流畅 语言准确 C篇章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评分细则 以4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获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以3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基本具备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37~44)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文从字顺 语言基本 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类卷 (30~36) 中心明确 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内容尚充实 有个别病句 层次清楚 四类卷 (21~29) 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 结构不完整 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内容空泛 病句较多 层次不清 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 准分;b.另两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c.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 (20分以下) 文不对题 内容贫乏 文理不通 结构层次混以1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乱 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 准分;b.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c.兼 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文章来源:http://www.yichedu.com/p/ck.html 更多成考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