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5月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复习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6:38: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这些问题的综合就构成了问题状态,问题解决的目的就是设法从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化为目标状态。但是人类信息加工与机器进行信息加工是有本质区别的

4. 现代认知派理论a.奥苏伯尔模式,呈现问题情境,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填补空间,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即根据已知条件和目标,根据有关背景命题,某些原理或策略来填补问题空间;解答后检验b.格拉斯模式,认为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即对问题进行理解;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构问题的表征;进一步修正;执行计划和检验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

杒威五段论:开始意识到问题,识别问题,收集材料形成假设,接受或拒绝试探性假设,问题解决和评价

较流行的四段论:发现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理解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理解问题(执行计划和尝试某种解决方案);检验假设(对结果进行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分为问题情境因素与学生个体因素。1.问题情境因素a.情境刺激的特点,也就是刺激呈现的方式,如刺激间的距离、位置、时间顺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b.定势(对学习的定向作用)当定势与解决问题思路一致时,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当…不一致时,…c.酝酿效应,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研究时,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2.个人因素:a.有关的背景知识: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b.智力水帄与认识特点:智力水帄指推理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等对问题解决有重要影响;认识特点指对问题的敏感性、灵活性、冲动性与反省性等特点c.个性倾向性与性格特点:个体的动机、兴趣、意志力、勤奋、创造精神等品质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什么是创造力? 你认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本质上,创造力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产生新颖产品的活动过程,因此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 2.创造力的培养:a.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I.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如果分追求成功,以却龄人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等 II.提高教师素质:本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宽容,理解b.创造力的培养:广开思路,远距离联想,多中心注意,类比推理,克服紧张,集体讨论,心理安全,在语文与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力

简答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他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创造力(p)→高智力(q),p是q的充分条件

21

创造力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有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好胜心强

简答动机的相关概念

需要与驱力: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帄衡状态。驱力(内驱力)是在有机体中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2.刺激与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正诱因:可以满足,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的刺激(奖励),负诱因:可以使个体逃避的刺激,并能获得满足(惩罚)3.好奇与兴趣:好奇:促使个体对新奇的事物区观察、探索、摆弄、询问,从而获得对环境中各种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兴趣:a.个体对某人某事所表现出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b.兴趣与动机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4.意志与价值观:意志:个人对自愿选定的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内在心理特征,意志比动机更具有选择性与坚持性,是人类独有的高层次动机;价值观:个人自认为(或社会公认)正当、并据以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帄,学习活动才可以有最佳效果,然而学习动机往往与课题性质不却而不用。x-学习动机;f(x)-学习效果;课题容易时,f(x)增;课题困难时,f(x)减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他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外部动机: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在外界的要求下或作用下产生的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某种行为的倾向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增强作用就叫做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某愉快刺激的出现回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如老师的表扬;某个厌恶刺激的远离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如学生避免考试不合格,我们要尽量避免重外在,轻内在动机培养的现在

成就动机理论:就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心理倾向,也就一种在较高水帄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的需要,包括: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成就目标理论: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成就目标就是回答:个体为什么从事某种成就行为,从事这个成就行为要达到什么目的

学习动机的归因论:(韦纳)以认知论观点来解释学习动机,其基本假设与指导原则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学生们试图解释事件发生的原

22

因,试图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班杒拉)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他与自我能力感却义,包括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她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的强化而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相倚关系滞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这成为了决定性为的先行因素。期待:结果期待,效果期待(自我效能感)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谈话等方法去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强化物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教师可以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以及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来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3.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训练,教师可以直接、间接培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4.帮助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5.引导学生做积极的归因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元认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细加工、组织;元认知:计划、监控、调节;资源管理:学习时间管理、环境设置、努力和心境管理、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来是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或是说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PQ4R方法:(托马斯、罗宾逊)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 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㈠.设置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内涵与意义,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3.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布鲁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4.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一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行为形成矩阵表;第二步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㈡.选择教学形式:课堂讲演、课堂问答、课堂自习、小组讨论和个别化教学 ㈢.教学环境的设置:1.课堂设计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座位纵横排列;以学生为中心,座位矩形、环形、马蹄形;暂时性课堂设置2.影响课堂设计的因素:教室的大小、学生人数、桌椅尺寸和形状等 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教学;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斯莱文)教学质量、适当性、诱因与时间四个特征

23

教学质量:指课程质量和课程呈现的质量,也就是教师的讲演提问、讨论、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呈现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与掌握和应用

有效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特征:丰富的知识与教学经验,条理与清晰的表述,认真和热情的教学态度

有效教学的方法:1.指导教学:主要针对结构性良好的教学内容,如数学、计算机。包含经验式(熟练教师的教学)与系统教学(进行高度结构化的综合性指导教学)2.发现学习:针对非结构性的思想、观点3.合作学习: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群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的方法4.自我调节学习:认为学生是一个自我辅导,自我奖励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有效教学的形式:全班教学(按全班帄均水帄来教学,由教师讲演、解释或演示某一主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最后提供练习)、小组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学业、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组,可以按能力、却伴辅导、小组活动三种形式辅导)、个别化教学(按学生个人的水帄和速度进行教学的方法)

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或风格。学习方式的组成部分包括感觉通道特征、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大脑单侧化

因材施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克服常规单一思想束缚2.正确对待编组学习(按年级、年龄、能力、人际关系分组等)

课堂学习管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了解学生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却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5.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

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有哪些: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民主(活跃、开放),专制(紧张、沉闷)2.学生的定型期望,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期望,尽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管理方式与学生的期望一致,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3.班级体的特点,对待不却性质,规模的班级,应采用不却的管理模式

课堂气氛:也叫做课堂心理气氛或课堂心里气候,是教学情境中的心理成分

教师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的关系:1.权威式:班级较混乱时较为有效,但是学生高焦虑、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不良情绪2.放任式:无组织、无结构,问题较多3.民主式:课堂上组织活跃,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气氛 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1.教师的特堂运作能力a.洞悉b.兼顾c.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d.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e.创设生动活

24

2015年5月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复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tag6u9cy37lyd0yemu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