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意象表现
绘画中的意象的表现,本身就是个值得探讨的议题。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油画、国画以及其他样式的绘画,已经很快地进入了国际市场,十分活跃。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学者、艺术家正在探讨和思考中国绘画在今后发展进程中的传承与借鉴问题,并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建树。
意象在整个绘画创作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觉得很值得研究。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存在理论思考,这是关于绘画意象的一种实践,是画家自身进行绘画语言意象性的创作。不同的艺术思维,可以创造出不同象征的作品。
象征性绘画艺术思维最早产生于远古,黑格尔说:“‘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图写符号可以上溯到距今4万年之前,这是人类最早的象征性形象。此后的4万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发展着、完善着象征式绘画艺术思维的模式,构成了人类绘画史上最漫长的绘画艺术思维空间。“意象”成为象征型绘画艺术思维的核心。它是创作艺术思维的体现,成为艺术作品的灵魂。
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的核心是“具有极大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原始人对主客观持混沌的思维空间,分不清两者的界
限,常常采用意象的思维方式,将模糊的意识活动混沌交融而综合表象,这是早期人类生活经验的唯一手段,他们还不会用抽象的方式思考,只会用意象的方式思考与表现。法国社会学家布留尔的著作《原始思维》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都从不同角度研究并肯定了原始人群和婴幼儿的“前逻辑思维”的存在。所谓“前逻辑思维”,正如布留尔的描绘:“他们的思维没有上升到抽象化和逻辑公式的程度,而是固守着一些观察或情势的图景。”也就是说,表象是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真实反映的重要方法。真实的也就是美的品质。而美也就在这对表象的真实反映中自然的产生了。
在原始表象思维中,主观性世界与客观性世界是混沌的、合一的,所以说意象思维正是人类的本能思维。人类全部思维的机能、聪明才智都是从这一源头萌发,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是从这本能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说表象思维、意象活动比抽象概念更基本、更丰富、更富有活力。正是由于这个基本,原始绘画总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其原因就是它本能的贴近现实,充满着童趣和野性的呼唤,具有着无穷的生命力。所以后来的许多现代派艺术家要返朴归真,那就是因为人类对本能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在他们的艺术中,绘画中,正如庞得所概括的,意象思维是理性与感性在刹那间的“情结”。所以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正是“真实感受”的结晶,是真情的艺术,是自身情感的表现。原始人完全以意象的方式将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体、幻想联系在一起,如手
印、符号、野牛、野马、驯鹿等,这些活跃在原始人脑海里的表象思维,只有同有意识的塑造形象的欲望结合起来,并且凭借色彩、线条等造型手法表达出来,这就是表象思维的艺术升华,是人类对美的真实感受的艺术思维体现。在其中产生了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受伤的野牛》等,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行进中的马群》等。旧石器晚期的壁画《受伤的野牛》等油脂彩绘作品,堪称是人类最早期的优秀油画作品。这是人类从表象思维到象征式绘画艺术思维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思维从自发走向自觉阶段。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西南非洲布须曼人的崖壁画,中国江苏将军崖的原始壁画等,是人类早期象征型绘画艺术思维的绚丽花朵。
原始壁画为什么能够有如此惊人的魔力?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凝聚了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质朴的艺术思维原则和表象思维的本能。意象的心理结构在绘画上的体现,就是概念与表象的浑沌同一,这就成为原始象征型绘画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原始人用本能与真、善、美的品质相统一。人类最初的艺术作品——原始洞窟壁画,也是最初的巫术、宗教、道德与哲理的体现,这就使原始绘画也许在偶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许只是浅薄的现象。总之是人类最初始的艺术表现。
“意象的表现”是象征型艺术思维的心理结构模式,是在对直观和表象进行有意识的形象思考之后产生的。“意象”不是无意识的表象思维,而是综合的意识活动交融在一起的有选择的意
象表现。原始人的意象,只有同塑造形象的欲望结合起来,并且运用色彩、线条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时,意象才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才属于艺术思维的范畴。原始人和学龄前儿童的绘画,其真诚、其本能是不可摹仿的,其艺术魅力也是无穷的。 象征式绘画艺术思维和巫术、图腾、宗教的抽象思维方式在历史上总是密切相连,形影不离。象征式绘画艺术盛行于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欧洲的中世纪。在人类思维发展的进程中,象征式绘画艺术思维与巫术、宗教抽象思维,都同处人类的童年期,属于思维的低级阶段。而绘画艺术则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使得人类的原始艺术独具魅力。在漫长的绘画思维空间的进程中,人类从点的空间进入到线刻、线画的空间,后又进入到人类最初的岩画表现的空间。这是人类思维的伟大飞跃,表现着人类永恒的意象和超自然的信念。
对感触的表现,使绘画在表现语言上更具有纯朴的视觉美感,在表现捕捉偶然的景象上更具有乐感和生命力,所以从绘画艺术的思维角度来看,富有直观思维神韵的绘画,魅力无穷。 在中国泼墨大写意画中,存在着画家意象的表现——不求形似但求神韵。这也是作者意象的表现。画家的意识往往是入画的。绘画的美学注重意蕴的“象征性”。在“中国化”当中有立意、意境等问题,意象问题确实是一种集成,里面有非常清晰的要素。西方的绘画语汇中有没有“意象”的表述?现代型绘画艺术——印象主义,在直观绘画思维中,发现了绘画不仅仅是直观的
理性深思,还有感性直觉的美,瞬息变化的美,振颤闪动的美。总之,在新的视角上追求偶然性、随意性与捕捉光色的表现力。整个的绘画过程是一种寻求真和表达美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画家对神韵即绘画意象的表现。
绘画是视觉艺术,整个美术史就是视觉艺术的历史。王衍成认为,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绘画大师曾经从东方意象性的艺术之中汲取营养,抽象绘画与中国绘画有共同的渊源,中国人向来就有灵性很强的抽象思维,挥开画笔,这种潜在血液中的灵性就溢发出来。美是同源的。无论是意象画画家、写实画画家、表现画画家、抽象画画家,在作品创作中,都会追求对美的表现,作品中都会有意象的要素在里面。
当我们绘画时应该思考:“我的文化根基在哪里?哪些东西,能够与我内心最本色的东西,与我的血液产生共鸣?”这样的创作才会有神韵,这样的艺术才会永存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