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送东阳马生序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预习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sì) 衾(qīn) 嗜学(shì) ...硕师(shuò) .绮绣(qǐ) .
遇其chìduō(叱咄)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爱好,喜爱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弗之怠 .(4)走送之 .(5)不敢稍逾约 ..
假借: 借
媵人(yìng) .耄老(mào) .
容臭(xiù) .冻něi(馁)
怠: 懈怠,放松 走: 跑
逾约: 超过约定期限
(6)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
(7)援疑质理 ..
游: 交往 援: 引、提出 质: 询问
(8)色愈恭,礼愈至 至: 周到 .(9)负箧曳屣 .(10)以衾拥覆 .(11)烨然若神人 ..
屣: 鞋子 衾: 被子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
/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 肢 [释] 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同 披 [释] 穿 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他的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就像这样。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给予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6. 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幼时得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路途之艰和生活之苦。 (2)作者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写老师的严厉,衬托作者虔诚和恭敬的学习态度,突出作者求师的艰难。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句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
/
不愚笨,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4)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5)请列举两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示例:①东周时,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②西汉时,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③西汉时,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④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⑤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举出两例,符合题意即可)
基础运用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一时读书容易,坚持不懈却不易做到。毕竟读书对人的影响和功效不会一蹴而就、立gān见影。正因为如此,才更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才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与专注执着。一句话,读书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无一不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心浮气燥、浅尝zhé止不会也不可能有重要收获。因此,想要读有所获、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就应该将读书作为每日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去如饥似渴地吸吮和摄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立gān(竿)见影 浅尝zhé(辄)止 吸吮(shǔ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心浮气燥 ”,正确写法是“ 心浮气躁 ”。 (3)“一蹴而就”中“就”的意思是 完成 ;“心无旁骛”中的“骛”的意思是 追求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都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
8.(四川内江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