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益分析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随着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估算至2012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增强当地充换电能力,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2、建议
1、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早立项,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落实本项目的外部市政配套设施,力争与项目同步建成,投入使用,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功能。
2、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建议项目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检查、发现、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
3、项目建成后,为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应根据需要,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人才,加强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管理。
精选范本
.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理由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被大家所认识,对洁净新能源汽车的呼声逐渐高了起来,由此,氢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尤其是近几年,蓄电池技术已取得极大突破,充电汽车的广泛使用已由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但是没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充电汽车就不可能被大量推广使用。2009年在南方网的访谈中,日产中国市场总监沈莉表示,目前电动车的技术并不是问题,能否建立配套设施才是关键。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建设十几个到数十个公用充电站,才能满足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快速充电的需要。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强省,必将是电动汽车发展推广的前沿地带,集中充电站、标准充换电站、电池配送站已逐步在我省试点,**作为率先试点城市,截至2010年,已建成标准充放电站1座,全功能充电站2座,标准化充电站5座。
**目前处在电动汽车普及的萌发阶段,为共同扶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运营,推动**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4月,**市人民政府与***电力公司就共同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达成协议,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引导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了25个充电桩的建设,2011年上半年完
精选范本
.
成了一座充换电站、8座电池配送站、8个交流充电桩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上升,不仅大量消耗石油资源,其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助增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应对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的重要产业政策。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纯电动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预计至2015年新电动汽车用电负荷将达到3.8万千瓦,与此水平相配套,至2015年,**市规划建设集中充电站5座,标准充电站20座,配换站50座,充电桩1160套。2012年底前是**市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目标车型是公交车、公务车和少量私家车,估算至2012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
完善电动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是电动汽车普及应用的关键,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建设,以超前的配套服务水平引导电动汽车消费需求是国家电网公司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强省,是电动汽车发展推广的前沿地带,试点城市中集中充电站、标准充换电站、电池配送站的建设已取得有效成果, “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
精选范本
.
充电、统一配送”的经营模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紧密了结合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精选范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