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泥控室投泥泵提升入消化池,进行中温二级消化。一级消化池的循环污泥进行套管加热,并用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利用余热进行消化,消化后污泥送至脱水机房脱水,压成泥饼,泥饼运至厂外。
本设计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中格栅 进水泵房 细格栅 沉砂池 砂 栅渣 初沉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排放河道 初沉泥 剩余污泥 贮泥池 污泥浓缩池 剩余污泥泵房 脱水机房 垃圾填埋场
第二章 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
第一节 设计参数
1. 平均日流量
Qd=15万m3/d
2. 最大时流量
最大时流量 Qmax?8125m3/h
第二节 泵前中格栅设计计算
中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驻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装置。
1.格栅的设计要求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人工清除 25~40mm 2) 机械清除 16~25mm 3) 最大间隙 40mm
(2)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3)格栅倾角一般取600
(4)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栅条工作平台进水αα1α图1 中格栅计算草图
2. 格栅尺寸计算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流量Q1=2.257m3/s(设计2组格栅),以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栅前流速:v1=0.7m/s, 过栅流速:v2=1m/s; 渣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e=0.02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w1=0.07m3栅渣/103m3污水。 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
(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B1v1计算得:
2栅前槽宽B1?2Q1v12=
B2.122?2.257?1.06m ?2.12m,则栅前水深h?1?221Q1sin?2.257?sin60?(2)栅条间隙数: n???105
ehv20.02?1?1.06(3)栅槽有效宽度:B0=s(n-1)+en=0.01×(105-1)+0.02×105=3.14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进水渠宽:
L1?B?B'3.14?2.12??1.4m
2tan?12tan20?(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1=20?)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L2.12L2?1??1.06m
22(6)过栅水头损失(h1)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截面,取k=3,则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v20.01312h1?kh0?k?sin??3?2.42?()?sin60??0.13m
2g0.022?9.814其中: ???(s/e)4/3
h0: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本设计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06+0.3=1.36m
H=h+h1+h2=1.06+0.13+0.3=1.49m
(8)栅槽总长度
L=L1+L2+0.5+1.0+(1.06+0.30)/tanα
=1.4 +0.7+0.5+1.0+(1.06+0.3/tan60°=3.385m
(9)每日栅渣量
在格栅间隙在20mm的情况下,每日栅渣量为:
W?Qmax?w1?864002.257?0.07?86400??8.53?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清渣。
Kz?10001.6?1000
第三节 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2.257m/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 2.泵房设计计算
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进入细格栅,再进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A/O池、二沉池及接触池。污水提升前水位380.15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87.82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Z=387.82-380.15=7.67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 沿程损失0.6m 从而需水泵扬程H=Z+h=10.27m
再根据设计流量2.257m3/s=8125m3/h,采用4台MF系列污水泵,单台提升流量542m3/s。采用ME系列污水泵(8MF-13B)4台,四用两备。该泵提升流量540~560m3/h,扬程11.9m,转速970r/min,功率30kW。
占地面积为π52=78.54m2,即为圆形泵房D=10m,高12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m,水泵为自灌式。 计算草图如下:
±0.00中格栅进水总管吸水池最底水位图2 污水提升泵房计算草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