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在“走转改”背景下我国新闻界的改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4 16:21: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闻传播学论文

浅析在“走转改”背景下我国新闻界的

改革

新闻(news)是指报刊、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一种文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新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大环境,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状,体现着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走转改”活动的鞭策下,新闻界的改革所反映处的政策导向作用更为明显。

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工作者逐渐把新闻视角放到普通平民百姓身上,切实践行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面,我们就近年来新闻界依据“走转改”而进行的一些典型改革创新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历来被视为“中国新闻界的权威”,在诸多方面体现

了具体历史时期内我国政治的发展动态,是国家政治风云的“晴雨表”,不论是版面形式,还是报道内容,无不代表着我国新闻界纸质媒体的主流取向。而在改革实践方面,《人民日报》则更是新闻界改革创新的率先垂范。 转变思想,以当前行动促进长效发展。据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介绍,在“走转改”活动中,人民日报社精心组织,精密部署,形成了“编委成员带头,部门主任带动,编辑记者踊跃参加”的改革实践模式。每位编委成员走基层采访平均3次以上,撰写稿件平均5篇以上;全社先后有700多名编辑记者直接参与“走转改”活动。 另外,人民日报还要求编委会成员每人确定1个基层联系点,编辑部各部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和各社属报刊等单位确定2至3个基层联系点。《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和社属报刊也要根据是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

丰富内容,以版面创新展现群众思想。较之于先前的长篇大幅报道,《人民日报》根据每篇新闻的价值进行筛选精简,在凝练新闻报道语言的基础上,扩大版面信息量,增强文章可读性,做到广度和深度的合理运用,实现长短搭配、点面结合。

形式活泼,以多重角度倾听真实声音。灵活运用各种角度的新闻图片,增加新闻评论版块内容,是《人民日报》在“走转改”中的另一改革实践。这一改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获取和理解信息,从而使其在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引导社会舆论、引发群众深思、提高社会主体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20xx年1月4日起,《人民日报》开始进行评论专栏的创新,针对当前各阶段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追踪报道,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评论语言来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在评论部分往往会配有相关的漫画、照片等插图,这种深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不仅摆脱了枯燥沉闷的平铺直叙,使新闻报道变得有血有肉,显得更为生动活泼,也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实际性、群众性和服务性。 二、央视《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联播》是我国新闻界的又一权威媒体。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官方新闻发布平台,央视《新闻联播》在“走转改”大局中进行的改革更是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在“走转改”背景下我国新闻界的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yl97y3id6zh7s4eqk6667gj1yjjc01cf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