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9 15:06: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内容提要:新文化运动——一场启发理智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紧接这次解放潮流的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从此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关键词: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大事变

中国的近代史究其本质和主流来说,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中华民族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所有的这些努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仍没有给苦难的中华民族带来真正的希望和光明。为拯救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登上了历史的 舞台,成为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斗争正式开始。陈独秀拟定的《敬告青年》。他满怀激情讴歌:\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

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新陈代谢之疲乏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起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总之,陈独秀认为,在目前充满着\窒息之绝望\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中国青年应深切地认识到这种情况\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的严重性,从而作出\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置于脑里\的抉择。再进一步,陈独秀提出了必须正确抉择的六大原则性问题,即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警告青年》一开始就从新陈代谢生物进化学理论入手,把青年推上社会进步非之莫属的窄门,必得穿行而过之才有生路可寻。

依照周策纵的定义:“五四运动”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五四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

我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既是独立的又是有历史连续性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将希望寄托于青年。《新青年》和《新潮》的积极参与者 非传统的士大夫,而是新型的知识分子。 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大批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为后来爆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是“亡国灭种之病根”,而新文化运动正是解放了新的一代。是他们有新思想,敢于和善于反抗和斗争,而不是“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有人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我和赞同这一点。因为新文化潮流影响的年青一代知识界,尤其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

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消息传入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群众组织起来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史册。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运动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 五四运动走入了记忆,然而,她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丰厚而且深邃的,在这巨大的文化宝库中,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始终闪耀着奕奕光芒!那么,何谓爱国?如何发扬五四精神,致力民族振兴大业?这,是我们每一位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伦理革命,一场价值重估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一场国民运动。它们虽出自一根藤,却又是两个不同的瓜。但二者的历史遗产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和继承。

今天的五四青年节,就是要提醒我们当代青年要了解历史,更要学会开创未来,继承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五四运动开辟了新民主主义,我们当代青年就应该做历史的开创者。

参考文献: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题目: 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姓名: 梁宪萌 学号: 009 14003 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_:_ 环境科学类_______ 年级 : 2009级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的文档
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zpb6owqv3gyk7183z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