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传媒环境下加强和改进电视舆论监督的思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2:16: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传媒环境下加强和

改进电视舆论监督的思考

■张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呈多发态势。人们迫切期待新闻媒体能够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有效维护公众利益,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

摘关理应是舆论监督主力军的电视媒体,却未能有相应的出色表现,不仅舆论监督节目越电视媒体要办越少,而且舆论监督力度不断下挫,舆论监督影响力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形势,加强键舆论监督和改进电视舆论监督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外部配套环境,助推电视舆论监词思考

督有效开展,同时,适应新传媒环境,创新电视舆论监督工作思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保持经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的活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动和社会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监督。在我国,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多种风险,名副其实地进舆论监督是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方式入了“高风险社会”。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社会变迁,使人之一,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舆论们在感受社会现代化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监督的实质即所代行的主要是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和冲中的表达权利和政治权利中的反对权利,所维护的则是

突。加之,

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理念明显滞后,所有的公民权利。”[1]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利于聚合

社会治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没有及时跟上,致使社会不公众对监督对象的意见、评价和态度,对监督对象形成稳定因素急剧增多,各种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公共安社会压力,督促其沿着法制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方全问题不时发生,加重了民众所要承受的社会风险。特向运行。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别是在诸如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了“舆论监督”一词,此后,舆论监督逐渐成为与立法监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事关百姓切身福祉的领域,问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相提并论的重要监督形式。

题不断。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迫切期待新闻媒体能够加众所周知,电视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形象直大舆论监督力度,行使社会瞭望者和守望者的职责,发观、富有现场感等优势,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上具有特挥好社会预警功能,从而有效维护公众利益,捍卫社会别突出的效果。借助视听双通道传播的优势,电视媒体的公平、正义。可是,理应是舆论监督主力军的电视媒能够通过大量采集事实画面和同期声,把论点和倾向性体,却未能有相应的出色表现,不仅舆论监督节目越办融进对新闻事件的展示里,把思辨性融进形象性,使其越少,而且舆论监督力度不断下挫,舆论监督影响力日舆论监督报道内容极具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20世纪益萎缩。特别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的环90年代,随着我国电视新闻改革步伐的推进,电视舆论境下,电视媒体在对诸多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舆论监监督迅速成长起来。此后的十多年中,

我国电视媒体的督上,屡屡缺失话语权,极大影响了自身形象。因此,有舆论监督职能一度获得了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不仅舆论必要对现阶段我国电视舆论监督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监督节目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其社会影响也不断提和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电视媒体履行高。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舆论监督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的相继开播,以及各地方电视台“焦点”类、“调查”类栏目的崛起,让人们见证了电视舆论监督在促进我国经一、现阶段我国电视舆论监督面临的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公民主要问题

权利意识的觉醒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

来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状况却令人很不乐观,具体表现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对政府机

在以下几个方面:

87

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

2013年

7期

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

果电视舆论监督只盯着低层级的机构及人员,却对高层级机构及其人员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其社会公信力与公众认同感自然会下降。

(三)舆论监督节目的监督力度有限,监督效果不佳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而缺乏与权力部门相抗衡的力量;同时,由于集权体制的影响,政策约束、权力控制、领导更迭等诸多因素也随时会影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和监督功能的正常实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

现。“尽管舆论监督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得到强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新

[4]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往往随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

(一)舆论监督节目存在严重的制播难问题

眼下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之中,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既有的社会矛盾也有不少呈不断激化趋势,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不时发生,这就特别需要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担负好社会“瞭望哨”角色。“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保障条件。经健康的、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诸多保障条件常性的、

[2]

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项条件。”电视媒体因其信息符号的

种特殊的社会语境,使得我国舆论监督多为事后监督,没有履行好其应有的社会“预警”与“守望”职能。这种打“死老虎”的局面,虽然有助于电视媒体避免涉入不必要社会风险中,但势必会大大影响其舆论监的政治风险、

督的力度,弱化其舆论监督应有的社会效果。特别是随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在舆论监督上更多地着网络论坛、

走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打“活老虎”,电视舆论监督的力度与效果更加相形见绌。

形象、直观,对社会黑幕的曝光会给人们以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引发强烈的社会舆情反应,进而会对有关部门电视舆论监督在不少地方构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所以,

被视为“洪水猛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通常以“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大局”、“会给当地政绩抹黑”等等借口予以封堵。在这种社会语境下,舆论监督节目制播难成为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各地方电视台早些年开办的诸多舆论监督栏目,大多热闹一阵后便偃旗息鼓了,主要也是这个原因。

(二)舆论监督节目的社会公信力与公众认同感下降

二、电视舆论监督的有效开展需要良好的外部配套环境

当前,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滞后、社会民主的不充分以及社会上一些利益团体对法律和道德的公然蔑视和践踏,使得电视舆论监督的整体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使舆论监督机制正常而持续地运行与发展,就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5]

这个社会环境就是民主,这个社会条件就是法制。”因

舆论监督的对象通常是各级权力组织和各类利益然而,由于现行新闻体制使然,舆论监督所指向的团体。

对象只能是行政层级相对较低的下级部门、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加之,不少媒体对舆论监督风险还存在种种实实在在的顾虑。由此,“打苍蝇不打老虎”就成为了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中的一种常态。各地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节目,一般只限于“拍苍蝇”而罕有“打老虎”之举。即便是《焦点访谈》这样“规格”的栏目,亦如此。随着这些年来人们对电视舆论监督节目新鲜感的丧失以及网络舆论监督日趋走强的情况下,电视舆论监督的这种内在缺

2013年

此,加强电视舆论监督需要从构建良好的外部配套环境抓起。

(一)建章立制,为新闻舆论监督创造健康的制度环境

从发展的角度看,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实现,必须立足于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与舆论监督相关的法法规,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支持和保护,使舆论监督变律、

为法定的权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对新闻舆论监督实现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快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

[6]轨道,实行依法管理。”诚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至

陷越来越为民众所诟病。“舆论监督应该是监督一切权

[3]

力,而监督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可以肯定,如

今,我国已经陆续有一些涉及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决

7期

88

议出台。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决议,与目前舆论监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至今仍处于一种缺乏明确法律保障的状态,这使得舆论监督在遭到权力对抗时显得极其苍白无力。例如,2008年发生的“辽宁西丰警方进京抓记者”事件、2010年发生的“《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遭浙江丽水警方通辑”事件等,都是典型案例。所以,尽早建章立制,从法律层面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与权限确立制度框架,以保证新闻工作者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时不会受到外部权力和利益因素的肆意干扰和破坏,特别重要。只有这样,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

整个新闻界的舆论监督之路才能走得坚实而长远。

(二)在全社会倡行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民主风气

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更大的智慧、毅力和勇气实践证明,放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手脚,能更有来解决。因此,

电视媒体内部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效地预防和制约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国家和社会的安机制,吸引更多能力强、素质高的采编人员从事舆论监定、和谐会得到更为坚实的保障。“舆论监督就是当社会督报道;同时,保证用重要的节目时段来刊播舆论监督出现偏失、产生不平衡的时候,代表公众表达一种倾向节目,形成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性的意见。这种倾向性的意见试图以公众的名义阻止社会出现重大的偏失,使社会尽可能地趋向于全面的平

三、适应新传媒环境,创新电视舆论监衡。”[7]

然而,在我国,社会各阶层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每

督工作思路

每不同。权力部门限制舆论监督,地方保护主义阻挠舆论监督,人情关系干预舆论监督等情况时常发生。“新闻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崛起,媒体要顺利开展舆论监督,需要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和社

人们迎来了一个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获取手会条件,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8]因此,电视舆论监督

段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新传媒时代。电视作为重要的新闻要有效开展,除了需要建章立制予以保障外,在全社会信息发布平台及公众获取外界信息主渠道的地位,虽被倡行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民主风气,亦有十分重要冲淡,但依然不可小觑。在新的传媒环境下,加强和改进的意义。当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

成为每一位公民在电视舆论监督,必须创新电视舆论监督工作思路。

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社会意识时,电视舆论监督才能(一)多方面入手,拓展电视舆论监督的运作空间

生命之树常青”。

现阶段,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进行的好坏,既取决(三)电视媒体内部要充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于高层党政领导的态度和看法,也受限于社会各阶层的舆论监督能够及时曝光社会黑幕、揭露社会丑恶,关心和支持,还涉及到新闻媒体的主动争取、善于运作对监督对象形成舆论压力,督促其调整或纠正自身的行等诸多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策略,多方入手,拓为或做法,从而产生纠错效应;同时,它还能够通过对正展电视舆论监督的运作空间。

确价值取向的弘扬,对消极腐败现象的鞭挞和斥责,起首先,以建设性思路开展舆论监督,力争高层党政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所以,舆论监督是电视作为负部门的支持。我国现阶段权力高度集中又缺乏有效制衡责任的社会主流媒体必须坚守的一块阵地。然而,舆论的政治体制,使得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取监督报道不同于许多短平快的消息,需要深入的采访和决于政治领导人的开明程度。因此,在舆论监督上力争大量的调查,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大,而且采访中会遇到

高层党政部门的支持,十分重要。长期以来,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一直为高

89

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

2013年

7期

“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

层党政领导所“器重”。所以,在舆论监督实践中,可以以舆论引导的现实要求作为舆论监督活动的准绳,做到既批露事实,又留有余地,助推问题的合理合法解决。以这种建设性的方式开展舆论监督,比较容易得到高层党政部门的支持,显然会获得更宽松的运作空间。

其次,注重同行策应、协同作战,形成监督合力。现下,在不少地方,抵制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一种习惯性做法。因此,在目前传媒无法摆脱各级地方权力部门制约的情况下,媒体同行之间在舆论监督中如果能够相互策应、协同作战,往往可以有效冲破一些权力部门、利益集团的干扰和阻挠,提高舆论监督成效。例如,在近年来的华南虎事件、天价烟事件、罗彩霞事件等多起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虽然未能成为新闻的首发媒体,但积极策应和跟进网络等媒体上的新闻,做好拓展报道,形成舆论监督合力,依然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

(二)立足自身优势,提升电视舆论监督的品质和水准

带有普遍意义的民情民瘼,以体现电视媒体服务公共利益的本质。

(三)借力新媒体构建融媒时代的电视舆论监督新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网络媒体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媒体和表达对各类社会事务的看法与观点的重要传播平台。这其中,利用网络媒体实施舆论监督,越来越引人瞩目。例如,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等,都体现出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影响。相形之下,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却困境重重。众所周知,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有着繁琐的审稿、审片流程,这固然有利于保证其舆论监督报道的权威性品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效性。同时,严格的审片程序,也让诸多持论尖锐、内容敏感的节目难以面世。这无疑意味着在诸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上,电视媒体将缺失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借力网络等新媒体构建融媒时代的电视舆论监督新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电视媒体要积极借助网络、手机传递信息迅速快捷、自由度大及方便沟通的优势,让广大民众参与进来,提供舆论监督线索、表达看法和主张,进而合理合法地涉足事前监督、“打活老虎”,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将网络、手机作为自己的信息扩展平台,以延伸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的覆盖人群,进而提升和强化其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传媒生态环境下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QNCB24)的阶段性成果。

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多样和传播平台的丰富与杂多,使得人们面临的信息环境也越来越显得纷繁和杂乱。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不同,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拥有严肃的新闻报道理念,规范、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以及严格的把关程序,这些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其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进而给自己带来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另外,电视媒体具有社会注意力聚集度高、影响人群广泛和新闻报道更生动、直观的优势。在舆论监督工作中,电视媒体要利用好自身的这种优势,本着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把握好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提高其舆论监督的社会声誉。同时,要以培育和建设品牌栏目为依托,打造电视新闻舆论监督高地。这就需要将相关电视栏目办精办细,办出特色和品位。在舆论监督中,则既要敢于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关注显要社会问题,以彰显舆论监督力度;又要善于反映

(作者单位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展江.

新世纪的舆论监督[J].青年记者,2007(6)上:25.

[2]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36.[3]邵培仁.[4]胡黎明.

媒介舆论学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28.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24.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0.

“焦点现象”研究

[5]何梓华,成美.[6]郑保卫.[7]王梅芳.[8]郑保卫.

新闻理论教程

新闻舆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J].今传媒,2010(8):111.舆论与舆论监督:

正义、公正与制衡[J].武汉大学学报,2004(3):355.

2013年

“三股推力”与“三重阻力”下的舆论监督[J].新闻界,2007(2):7.

7期

90

新传媒环境下加强和改进电视舆论监督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1x28hlty670es7bbe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