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学生在小学课程和语文课《论语十则》中已学过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的思想内涵已有了初步认识;在之前的学习“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时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和特征已有了初步认识。这些已有知识都为本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及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由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从心理上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特思想较为解放,喜欢敢于发表的观点好争辩,通过本节课“百家争鸣”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表达思想时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就,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因素,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改革与创新的时代中大展宏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学回顾:让学生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大动荡、大变革)。 ·同学们呢已经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论语》,课本上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孔子名言导入教学。
·千百年来,关于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在不停的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却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有人迷惘,有人困惑。其实,我们的先贤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就在先秦诸子当中。读先秦诸子其实就是读人生,读人生智慧,那么在先秦诸子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思想的黄金时代去寻找答案吧。 ·2、【孔子思想】
(师)今年是2007年,中国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重要的一点: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共处。你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和谐共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提到与人相处的原则和自身应有的素质两方面,请同学们分别用一个字概括这两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得出:“仁”、“礼”)同学们你可知道,这些思想主张并非是现代社会才提出的,而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位思想家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这人是谁?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由学生对孔子的生平略加介绍,强调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学生小组合伯进一步讨论: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贡献。
(生)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治国之道:为政以德。 (师)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请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说明。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学习的有关孔子兴办私学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孔子兴办私学以前什么样的人可以读书?孔子兴办私学有什么作用?
(生)只有贵族子弟才可求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平民子弟也可读书。
(师)结合语文课刚刚学过的《论语》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
(生)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师)孔子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P50、P51小字内容
(师)孔子的学生中有3000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72人,俗称“72贤人”。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孔子的教育思想,你知道它们都收录在哪里吗?这本书是孔子所著吗?
(生)在言传身教过程中,孔子的一些弟子比较细心,将他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就将这些言论编辑在一起,形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论语》。 活动——搜集《论语》经典:“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生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生活、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孝敬父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宽容、守信等等。这都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
(师)在“孔子”之后简述P51小字内容“老子”的内容——老子是春秋末年与孔子同代齐名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 ·3、【百家争鸣】
过渡: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盛行,李定一在《中华史纲》中写道:“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时期。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政治、经济、思想多方面考虑)
(生)在政治方面,列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在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利于学术流传;在社会方面,出现了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春秋战国时期,平民有了学习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 (生)总结百家争鸣的代表,引导学生回答出《孟子》、《庄子》、《韩非子》中主要思想是什么? 《墨子》——兼爱、非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子》——法制,中央集权。 (师)比较各学派间的异同? (师)思考总结百家争鸣的影响?
情景活动——学以致用: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方法。学生分组进行虚拟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4、〖教学小结〗: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注意尊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能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今天我们40分钟的学习,还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先秦诸子的兴趣,从先秦诸子中读出人生智慧,去体验人生,思考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