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4.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与讨论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同学们,我在上课之前我有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在前几天,我的老同学
过来看我。他们就带来他们当地的特产。新疆的同学就给我带来他们那个地方的葡萄干和干果,而海南的同学就给我带来很多椰奶糖和菠萝蜜,四川的同学就给我带了很多的辣椒。老师就想问什么他们带的地方特产都不一样呢?谁能回答我。(同学回答:“老师是由于他们当地的气候不同农业发展就不同导致的。”)对,回答的非常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古代有这个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呢?(同学回答:“老师这个还是由于气候的不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同。”)对,回答的很正确。其实刚才我们讲的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下面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板书)
【新课学习】
[讲 解]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农业的概念?首先我们先了解农业的概念。让我们翻到课本的41页。谁能告诉我农业的概念是什么呢?(同学回答:“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对,很正确。可是我们农业范围可是不同的。农业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本课所讲的农业就是广义的农业。
知道了农业的概念后那什么又是农业的区位呢?翻到书的42页,同学们浏览第一段和第二段,并请同学回答什么是农业的区位。(学生回答:“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对,看书非常仔细。我们了解了这些概念后大家一起看图3.1和图3.2.图3.1讲的就是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就是澳大利亚的牧场放牧。在农业区位的概念中大家已经知道。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大家可以看我们图3.1和图
提 问] 讲 解] 3.2,泰国的水稻种植就是选择在泰国的湄南河平原,而澳大利亚的牧场放牧却选择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等地。它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提 问] 同时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影响我们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
些呢?(板书)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图3.3就很直接的给我们展示出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请一个同学来给他们归归类。(同学回答:“这些因素里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二方面,自然包括水源、地形、土壤、气候,社会因素里包括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对,归纳的很正确。这些因素让我来给你们逐一的讲解。我们先看到自然因素,
请同学们读图3.3并且根据图上提示思考填空提:
A:代表什么,B: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A代表地形,B代表土壤)
好非常好,在农业发展影响其区位的自然因素中,气候是很大的关键,比如我国是亚热带气候为主,所以比较适合农业发展,而俄罗斯因为以寒温带为主,所以很难发展农业。而地形又是另一方面因素,盆地和平原比较适合种职业,而丘陵适合林业等。水源对农业发展因素也非常大,西北地区由于极度缺乏水源,导致该区域农业发展水源其了很大的主导因素。土壤则是另一方面因素,我国东北以黑土为主,土地很肥,该地农业产量就大。而我国南方以酸性土为主,这就比较适合种植茶树。
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P43。“活动题”。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小组讨论分析
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学生回答:“泰和县的千烟洲属于丘陵山区,年降水量大,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如果在丘陵山区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这里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以及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合发展耕作业。而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发展鱼塘养鱼业是因地制宜的做法。)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发生这种农业景观的变迁主要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作物,农民收益是逐渐增加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花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产品种植的自身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如土地价格、农产品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状况等。
[过渡] 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
的吗?
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过渡] 提 问]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场之问紧密联系。通过技术投入大大克服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师:总结得很好!“。)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回答:“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等对地中海地区农业(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和法国相比,西班牙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但法国“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
建议: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如利用气候条件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影响农业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同的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不一样的,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
会经济条件。
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这就是—— (板书)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特色呢?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对。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我们就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来探讨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什么是混合农业? (学生回答:“混合农业主要是既从事耕作业又从事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 师:澳大利亚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