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最新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2: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一、前言

从目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科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如下现状:①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的配合度不紧密。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②学生缺乏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措施分析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落实问题?这对于能否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至关重要。但是,正如上文提到,在现在的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课堂

提问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提问的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很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启发提问,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提问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定要巧妙地设置问题,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 2、问题设疑,留有悬念。古人有云:“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寻根问底的“思”。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有悬念,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探寻知识的大门。

3、巧设问题,把握两“度”。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设计的提问一定要有“ 深度”,有“力度”,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的,如果提问缺乏深度和力度,那么这样的提问意义就不大,这样的问题也无法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只会让学生觉得只是就事论事,就像一碗白开水,学生无法尝到解决问题后的美妙滋味。 4、增强责任,提高技巧。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增强责任心,教师是关键因素。 要想提高课堂提问水平,就要从根本抓起,要从教师抓起。教师是个良心活,用不用心,有没有责任心很大

程度上取决去教师的道德观。 如果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的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拥有责任心,教师才会认真的去备课,分析每一个问题,都得精益求精。

5、引起重视,培训技能。无论是教师、学校、社会,都要重视《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因为这门课程对于塑造人、培养人具有独特的功能。 社会呼唤文明,呼唤《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对学生价值的导向作用,只有对《历史与社会》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历史与社会》课提问的方式方法上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关注,来研究。 四、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清形势,充分的调查在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夯实基础,促进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最新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bsh3dfg56ehs64cxfu8wrp7230mk017r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