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C,15米集中机柜中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除1E级通道外其他通道都不安装远程显示单元,所以15米集中机柜中的数据处理率表都要卸出,各通道位置需要重新布置,1E级通道安装远程显示单元和新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字排,其他通道的信号先输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再输出。方案C的其他改造内容也是在现场布置和安装各个通道的就地处理装置。方案C实施时,各通道改造窗口也比较容易安排,改造时间较多,施工量较多。
方案D,15米集中机柜中取消数据处理率表或远程显示单元,集中机柜和就地处理装置之间用4根新电缆重新敷设(新敷设电缆预计4.6万米),同时可能需要安装新电缆托盘,集中机柜内信号输入、输出端字需要重新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放置在原集中机柜内。方案D的其他改造内容也是在现场布置和安装各个通道的就地处理装置。方案D实施时,各通道改造窗口不易安排,甚至可能会有延期改造的风险,施工中敷设大量新电缆时,还需打开防火封堵,由于施工量较大,整个改造时间将会比较长。
方案E,15米集中机柜中取消数据处理率表或远程显示单元,集中机柜和就地处理装置之间在利用原来的1根电缆的基础上新敷设1根信号传输电缆(新敷设电缆预计1.1万米),同时可能需要安装新电缆托盘,集中机柜内信号输入、输出端字需要重新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放置在原集中机柜内。方案E的其他改造内容也是在现场布置和安装各个通道的就地处理装置。方案E实施时,各通道改造窗口也不易安排,也有可能会导致改造延期,施工中敷设新电缆时,还需打开防火封堵,由于施工量大,整个改造时间也会比较长。
5.2 安全性分析
方案A,通道采用数据处理率表INR-EX来替代INR,由于INR-EX和INR尺寸相似,改造时将不会影响其他通道的正常运行。由于集中机柜内的数据处理率表INR-EX在功能上不是信号传输关键路径上的必需设备,根据大亚湾核电站KRT系统的历史故障统计分析,该设备可能会导致KRT系统故障率增加,而在岭澳核电站,采用该改造方案的一个通道在改造不久因INR-EX通讯问题已经出现两次闪发故障报警。由于改造中采用的数据处理率表INR-EX是过渡产品,它随时有停产的风险,KRT系统也将会因此重新改造。
37
方案B,如果通道在15米集中机柜中采用的远程显示单元尺寸和INR相似,改造时将不会影响其他通道的正常运行;如果通道在15米集中机柜中采用的远程显示单元尺寸和INR不同,改造时机柜内的部分通道将会重新调整,重新布置信号线,安装新接线端子排,改造时在机柜内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其他通道的正常运行。由于远程显示单元在功能上不是信号传输的关键路径上的必需设备,根据大亚湾核电站KRT系统的历史故障统计分析,该设备可能会导致KRT系统故障率增加,而在岭澳核电站,采用该方案的9个通道在电站商运至今未出现通讯故障。
方案C,1E级通道的改造是在15米集中机柜中采用远程显示单元,带来的风险和方案B相同。非1E级通道改造时,各通道的输出信号先通过RS485端口传输至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然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再输出模拟量、开关量。改造期间,不会影响其他通道的正常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在本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由于在其他核电站的调研中,目前所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性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正常运行时风险很高。
方案D和方案E,集中机柜内不采用数据处理率表和远程显示单元,改造时集中机柜内只需重新连接传输端子,不会影响其他通道的正常运行。在敷设新电缆和抽取旧电缆时,根据改造部门的反馈,施工时可能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这两个方案中的通道组成最为简单,故障点最少,故正常运行时安全性能最高。
5.3 经济性分析
方案A,数据处理率表INR-EX不是关键部件,且会占用约1/4的改造经费。在日常运行中,数据处理率表INR-EX的维修消耗、库存数量将导致运行、库存成本的增加。数据处理率表INR-EX的停产,将会导致整个KRT系统的再一次改造,成本无法估计。
方案B,远程显示单元不是关键部件,且会占用约1/10的改造经费。在日常运行中,远程显示单元的维修消耗、库存数量将导致运行、库存成本的增加。但是,实施快速的改造方案有助于改善现在KRT系统困难的情况,可以节省大量备件采购和维修费用。
38
方案C,取消数据处理率表和远程显示单元,不更换集中机柜到就地处理装置之间的电缆,是五个方案中最经济的方案。但是,在日常运行中,由于核心数据采集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将导致KRT系统长期无法正常运行,成本无法估计。 方案D,取消数据处理率表和远程显示单元,重新敷设4根从集中机柜到就地处理装置之间电缆和电缆托盘,将会占用约1/4的改造经费。但是,由于通道故障点最少,运行稳定,在日常运行、维护以及备件库存的费用低。
方案E,取消数据处理率表和远程显示单元,重新敷设1根从集中机柜到就地处理装置之间电缆和电缆托盘,将会占用约1/8的改造经费。但是,和方案D一样,由于通道故障点最少,运行稳定,在日常运行、维护以及备件库存的费用低。
6 结论
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系统已经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境地,改造的迫切性日益提高。上述五种改造方案对于大亚湾辐射监测系统都是可行的,我们要从这五个改造方案中选取最优的。通过从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三个指标,上文对五种改造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每个分析面比较情况见表6-1。
表6-1 改造方案分析表
1 2 3 4 5
通过上表的比较,三个指标的最优化组合是方案B,该改造方案风险低,实施安全、快捷,日常运行中故障率低,且20年内无备件停产风险。综上所述,最符合大亚湾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改造方案是方案B。
可行性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方案E 方案D 安全性 方案B 方案D 方案E 方案A 方案C 经济性 方案B 方案E 方案D 方案A 方案C 39
参考文献
[1]广东核电站系统手册,电厂辐射监测系统(1991). [2]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2). [3]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3). [4]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4). [5]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5). [6]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6). [7]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生产运行年鉴(2007).
[8]凌球 郭兰英 李东馀.核电站辐射测量技术.原子能出版社.北京.2001:94-166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