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等
浅谈中考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等 浅谈中考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考作文讲究不落窠臼,最忌人云亦云。它要求考生能以新的视角、新的见解、新的笔触写一篇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换句话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创新。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尝试: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社会生活,千姿百态。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然而,有些学生却在写作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总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甚至抱怨生活的单调。其实,“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是的,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其潜在的意义,才能抓住机遇,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新意。譬如,朱自清把写作的目光投注到他父亲的“背影”上,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鲁迅在百草园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茅盾也是在驱车黄土高原后,把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成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义。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就可以从一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一面,那么我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思维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作文要创新,就得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换句话说,创造性想象始终伴随着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了想象,人就像钢琴一样,不能记忆在琴键上弹过的乐曲。这就是说,写作不能离开想象,它对写作的所起的作用,犹如翅膀之于鸟,木桨之于船。学生在写作时,应当扎根于生活,去感悟生活的原型,善于诱发自己的想象力,艺术化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来者……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并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这除了平时的刻苦训练外,还需掌握想象的技巧。譬如,一考生这样
1
写道:“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最重要的素质。发散性思维的多角度性,使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发散性思维,就会拘泥一格,墨守成规,难于创新,写作的才华和天性就会被窒息。况且创新思维似行云流水,要求思维的灵活变通,不拘一格,这就离不开发散性思维。譬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门”的话题作文时,我们可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可写有形的门,如家门、校门、城门等;可写无形的门,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等;可写门内的世界,也可写门外的世界;可写开门的意义,也可写关门的意义;可从身边的小事引发对“门”的感受与收获,可以由“门”联系历史事实去发表看法,也可以由“门”的自然属性阐发哲理。 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灵感是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而过度疲劳中断后,因偶然而重新激活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经验的瞬间飞跃。灵感是创新思维的最重要的一种标志。灵感涌现之时,往往是文如泉涌,意象纷至沓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甚至断言:“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的灵感,就不可能成为大诗人。”同样,没有灵感,就很难创新。当然,灵感从来只钟情于那些勤于思考不懈探索者。因为,任何瞬息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平时思考的结果。写作时,有了灵感参与,作文要创新就容易得多了。 五、彰显写作个性
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话题作文一改以前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局面,从而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极力张显个性、自由驰骋文采的广阔的舞台。所以,我们考生尽可以蘸自己的心血写一篇充满个性的文章。乐观者写放达文,忧郁者写哀怨文,幽默者写风趣文,勤于思考者写出思辩性,勤于思考者写出生活味,博览群书者写出书卷气。也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创新。
诚然,创新思维并不仅涵盖以上这些内容,它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2
《电工技术》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启示 李丹娜
摘 要:高职教育是个性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寻求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电工技术》课程出发,对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方法 个性化 多元化
高职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上。高职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还是在教育目的上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考核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质量及能力的方法,也要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的考试模式相区别。那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的考试,使考试方法与教育模式及培养对象相吻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评价,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电工技术》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我们知道,高职教育是个性教育。真正做到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考试机制改革,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考试形式的改革,而是深层次教育内涵的变更,它涉及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改革。考试改革不仅是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重要的是更新意识、转变观念,使考试方法与整个教学过程相吻合,从根本上解决在实施有针对性培养个性化人才的过程中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及学生知识能力的问题。
《电工技术》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为专业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实践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职业素质。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时少,教学信息量大,课程内容又相对较难的情况下,我们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考试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其改革依据与考试模式、考试方法相对应,这样既丰富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电工技术》课程传统考试方法的局限性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