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作者:焦佳丽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3期
【摘要】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其良性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突出以活动为主,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化倾向
现在的很多中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像讲授数学、语文课那样,热衷于讲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 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