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的满意程度。团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团体凝聚力以团体共同活动为中介。团体凝聚力取决于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状况。
克瑞奇(D. Krech)等人认为,凝聚力强团体的特征有: (1)团体的团结非起因于外部的压力,而来自于团体内部。 (2)团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并具有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4)团体成员彼此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5)每个团体成员都能明确团体的目标。
(6)团体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有肯定的、支持的态度。 (7)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此团体继续存在的意向。 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内部因素:团体的规模、成员的相似性、团体目标、信息沟通状况、成员对团体的依赖程度,领导者与团体成员的关系、团体活动性质和方式、团体气氛等;
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团体间的竞争。
作为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发展往往经历如下的四个阶段: (1)组建阶段——制度建设 (2)磨合阶段——班干部培养
(3)规范阶段——支持式管理,建设班级文化
(4)成就阶段——充分授权,民主管理,教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案例:《初二(三)班的故事》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应用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核查班级团队建设的质量,并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结合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策略,打造氛围积极向上和凝聚力强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心理成长的沃土,实现预防和发展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