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职业·事业》学案 成武职教中心 李翠平
课前积累
一、作文写作素材
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二、上节精要复习
课堂学教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学业、职业和事业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2.掌握文章的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择业应考虑自己的禀赋和兴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自主预习
一、夯实基础 字音识记 1.单音易误读字
禀.赋 苑囿. 嗜.好 隽.永 问津. 徘徊. 欣羡. 怯懦. 侥.幸 鄙.
视 2.多音易误读字
①应 应.当 有求必应.
②行 行.路 银行. 树行.子 道行. 二、整合常识 1.课文理解
本文在阐明学业、欢业和事业三位一体关系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实际生活中学业和职业相冲突的两种情形,提出了 ; 二是指出择学择业应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 ;三是论述要想在学业和职业中成就事业,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依靠自己的奋斗,而不是 。 2.文学常识
朱光潜,笔名 、 。现代 家、文艺理论家。《文艺心理学》和《 》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3.备考补缺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
1
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 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 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课堂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及思路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点明学业、职业、事业是有志气的人所关心的人生不同阶段上的三件事情。
第二部分(第 ------ 段):阐述学业、职业、事业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作者先从“业”的常用意义出发,对“业”字的内涵作了诠释,由此得
出学业、职业、事业三个概念的含义。接着进一步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学业、职业、事业之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学业、职业应该发展为有成就的事业,学业应该成为替社会谋取福利的职业。职业应该成为不断提升内在素养的学业。
第三部分(第 — 段):阐述如何解决学业与职业相矛盾的生活现实。 作者先提出了学业与职业相矛盾的两种情形:一种是职业与学业不相关的
情形。学业与职业大相径庭;一种是职业与学业不完全相称时的情形,“通才就专职”。后分别阐述解决两者矛盾的建议。
第四部分(第 —-- 段):阐述择学择业应考虑自己的禀赋和兴趣,不应受
名利和传统的世俗观念影响。
第五部分(第 — 段):论述成就事业需要的德行,告诉人们成功是凭借自己
的奋斗得来的,而不是靠不劳而获侥幸获取的。
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学业、职业、事业的定义及三者的关系
2、学业与职业相矛盾的情形
3、择学择业应首先考虑的因素
4、要想成就事业需要具备的德行
2
三、重点段落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择学择业对于一个人是一个极重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个人的资禀与兴趣。我曾观察过许多人所学的和所做的全与他们性不相近。有些学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看不出丝毫兴趣,遇事称斤称两,谈吐干燥无味。他们理应学商业或是法律。有些工程师根本没有科学的头脑,却欢喜做点旧诗,结交大人阔佬,他们理应干政治。如此等类,不胜枚举,性不相近,纵然努力,也往往劳而无补,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精力的浪费。在美国。“职业测验”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一个人对于择学择业如有疑难可以找一个专家用测验来解决。这种测验容或很幼稚肤浅。但是它的原则是不错的。我们希望测验的方法日趋精密,将来一个人学一门学问或是就一种职业之先,都仔细经过一番测验,免得走错门路。 1.本段文字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 2.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3.择学择业为什么要考虑资禀与兴趣?
。
本课小结
运用比喻、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课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必管”,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阐明一个人注重实利却不关心事业成就如同渔人捕获了鱼却忘记了捕鱼工具一样短见。课文还以斯宾诺莎、兰姆、康拉德、蒙罗等人为例佐证学业与职业相冲突时,既可以忠实于学业研究,又可以从事另外一种职业维持生计。课文的最后一段,又从正面论述事业的成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得来,从反面论述如果存在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必将被自然淘汰,即使成功,也会对社
会造成危害。此外,课文还运用了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自主巩固提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禀.赋(bǐng) 隽.永(juàn) 无人问津.(jīn) B.苑囿.(y?u) 嗜.好(shì) 不胜.枚举(shang) C.容或.(hu?) 徘徊.(huái) 并行不悖.(bai) D.纯粹.(chuì) 鄙.视(bǐ) 得鱼忘筌.(q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颠倒 妄想 人生世相 劳而无补 B.淘汰 怯懦 假公济私 致理名言 C.懒惰 冷酷 死心踏地 贪污苟且 D.引诱 干躁 顾名思义 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一句是( )
A.除了大锯收到通知去面试了几家公司,我和茹梦根本都无人问津....
。 B.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偷偷跑到球场打起了篮球,王老师找到我后,说我不学无术....。 C.毫无辛苦地赚钱的人不胜枚举....,但是,毫无辛苦地挥霍的人则绝无仅有。 D.联合国朝鲜问题特使涉嫌假公济私....
而丢官。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学业和职业 不能成为事业,那 空洞无成就。学业和职业 不能打成一片,学业就 私人的嗜好。不能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职分。 A.如果 就 如果 只是 B.因为 故 因为 所以 C.因为 故 如果 只是 D.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5.下列选项中,对使用的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一辈子拘守一部讲义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教员,一辈子拘守一部步兵操典的人绝不是一个好战士,余可类推。(对比论证)
B.有些学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看不出丝毫情趣,遇事称斤称两,谈吐干燥无味,他们理应学商业或是法律。有些工程师根本没有科学的头脑,却喜欢做点旧诗,结交大人阔佬,他们理应干政治。(举例论证)
C.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管。(比喻论证)
D.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每个人的江山都依仗自己的奋斗才打得来。这个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一个人如果想以寄生虫的心习,去侥幸获取只有勤奋的蜂蚁所能获到的花蜜,他终久必归自然淘汰。万一他成功侥幸一时,社会所受的祸害也就很大??(对比论证)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事业还另有特殊意义,那就只能指工作或活动的成就。 A.在职业上可以成就事业,在学问上也还可以成就事业,依这种意义说 B.依这种意义说,在职业上可以成就事业,在学问上也还可以成就事业 C.在职业上可以成就事业,依这种意义说,在学问上也还可以成就事业 D.依这种意义说,在学问上也还可以成就事业,在职业上可以成就事业
拓展延伸
1、语言代替不了行动,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 2、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3、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调!
4、失败时可以称为人生财富,成功时可以称为财富人生。
5、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
6、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
7、人生是一趟旅行,只卖是单程票,不卖回程票。
8、时间就是生命,人生何其短暂,请珍惜有限岁月,活出自己,活出生命。 9、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过怎样的人生,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只有自己才能赋予生命最佳的诠释。
10、人生像演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重要的是,无论演什么,就要像什么。
11、人生的愿望,在于:成为自己的老板,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时间,创造自己的快乐,追求自己的幸福。
12、人生的标的,在于:感觉被欣赏,人格被尊重,成就被肯定,生而能尽欢,死而能无憾。
13、生活的目的,在于:活得实在,活得自在,活出健康,活出品味,活出快乐,活出豪气,活出尊严。
14、人生最重的事,不是您现在站在何处,而是您今后要朝那个方向,只要方向对,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15、成功的人生,胜于成功的事业,一味追求事业的赢家,最后可能变成人生的输家。
16、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最重要的是,点亮自己的心灯,知道自己的起跑点及目的地,想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跑向目的地。
17、人的一生,是一连串决定交织而成的过程,其精华在于自己如何选择。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选对舞台,尽情挥洒才华,走出自己的路。
18、人生成功的定义,要自己去找寻;人生快乐的感觉,要自己去诠释;千万不要迷失在别人的看法中。
19、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事物好与坏、对与错的看法,我们觉得好的、对的、重要的、应该的,都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观,因人而异,系于一念之间。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