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预留洞里侧距墙不得小于250mm。
9.1.5用于室内排水的水平管道与水平管道、水平管道与立管的连接,应采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
9.1.6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
9.1.7地下室外墙有管道穿过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标准图集选用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9.1.8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冲洗,并用每升水中含20~30mg的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道中应留置24h以上。消毒完后,再用饮用水冲洗,观察各出水口的水质,无杂质、无沉淀物,水色透明与入水口水质相比,无异样时,取样送有关部门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为合格。
9.1.9消火栓安装应栓口朝外,其中心距地面为1.1M,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同时应保证,消火栓快速接头高于箱门的底框,以便应急使用;消火栓标识应明显,箱门四周的装饰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并加标识。
9.1.10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10 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栏杆高度不够、间距过大、连结固定不够、耐久性差) 10.1金属栏杆的制作和安装的焊缝,应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其焊缝应饱满可靠,不禁点焊。 10.2预埋件或后置埋件的规格型号、制作和安装方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10.2.1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宽度不应小于80mm,锚筋直径不小于6mm,每块预埋件不宜少于4根钢筋,埋入砼的锚筋长度不小于100mm,锚筋端部为1800弯钩。当预埋件安在砌体上时,应制作成边长不小于100mm的砼预制块,砼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将埋件浇筑在砼土预制块上,随墙体砌块一同砌筑,不得留洞后塞。
10.2.2主要受力杆件的后置埋件钢板厚度小于4mm,宽度不宜小于60mm;立杆埋件不应小于两颗螺栓,并前后布置,其两颗螺栓的连线应垂直相邻立柱间的连线,膨胀螺栓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后置埋件必须直接安装在砼结构或构件上,已装饰部位应先清除装饰装修材料后才能安装后置埋件。
10.3栏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除锈后应涂刷两度防锈漆和两度及以上的面漆。
10.4防护栏杆的施工前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有关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验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10.5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栏杆护手与立柱、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不得直接埋管或点焊于膨胀螺栓上。栏杆杆件应光滑,不得有毛刺。 10.6栏杆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连的金属、塑料栏杆及扶手必须进行满焊。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连接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10.7栏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附,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
页脚内容11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
10.8在防护栏杆安装施工完工后,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0.9房屋的建设单位应在移交房屋时出具栏杆等临空防护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合理使用说明书,房屋管理者(建设方或物管)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应根椐说明书对栏杆等临空防护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当使用年限超过设计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该委托检测单位鉴定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后方可继续使用。
11 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11.1.1根椐《终端电器选用及验收规程》CECSl07:2000
的要求,制作配电箱的金属板的厚度应不小于1.2mm,宽度大于600mm的配电箱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11.1.2配电箱内电气元件与箱壁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尺寸,一般不小于50mm。
11.1.3配电箱内应设零线和保护接地汇流排,零线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上方,保护接地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下方。
11.1.4配电箱埋设应加砼过梁,并严格控制箱体垂直度和表面水平度,箱门应紧贴墙面;高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底边距地面为1.5m;箱体涂漆应完好,并在正面明显位置镶嵌铭牌。
11.1.5 订作配电箱应按设计要求的进出回路和管径大小预留敲落孔,在安装时应保证配管垂直入箱,露出箱内3mm,锁口、护口应齐全,严禁用电焊开孔或扩孔;金属线管进箱处要有跨接地线。
11.1.6配电箱、柜(盘)内要求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便于今后使用和维修。
11.1.7 配电箱总断路器出线端零线应接在零线汇流排上,各分支断路器的进线应与零线汇流排连接;箱体、箱门和各回路的插座保护线应接在保护接地汇流排上,入户的保护线应与保护接地汇流排连接;订作配电箱时应根据线路的多少及线径的大小,选配大小尺寸合适的汇流排端子。例如:规范规定入户保护线不小于10mm2,则汇流排必须有大于10mm2的压线孔或压线罗丝。
11.1.8 配电箱、柜(盘)内导线要排列整齐、顺直有序,每隔100mm捆扎固定,线头压接要牢固,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应齐全,采用线鼻子压接时,除压接接触面外,裸露部分要用绝缘体包扎严密。
11.1.9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总电源箱和户内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均应在安装前按照设计、规范和出厂说明书要求对漏电电流和脱扣时间进行整定。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脱扣时间不大于0.1s。户内漏电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应小于总电源的漏电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
11.1.10 金属导管严禁采用熔焊对口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壁厚小于等于2mm的薄壁钢导管,可采用紧定连接、卡套连接等工艺。对于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壁厚均不应小于1.6mm,连接时Φ25以下管每端扣压罗丝不小于2处,Φ32以上管不小于3处。埋在墙内的金属导管内外壁必须防腐,在砼内导管外壁可不做防腐,但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轻质砖墙不得横向剔槽,需水平走管应预埋在砼中。
页脚内容12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1.11 塑料管必须合格,管外壁应有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管壁厚度和直径符合要求,煨弯不出现扁裂和脆断现象。当设计无要求时,暗敷塑料管应采用中型以上的导管。
11.1.12 管内穿线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且同一管内不超过8根;线槽内配线不超过槽内截面的60%。
11.1.13 吊顶内强电必须采用金属导管、金属线槽布线。柔性导管与钢管、电气设备、器具连接,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且应固定牢固。柔性导管与钢管、电气设备、器具连接必须采用专用接头。敷设电缆时,电缆头应采用专用套封。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线用。
11.1.14墙体内的线盒埋深应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调整或加套盒。吊顶内的线盒应固定牢固,连接导线接头绝缘包扎后,应放在接线盒内,盒口朝向要合理,便于检修,盒口必须封闭。 11.1.15 开关、插座埋设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开关一般距门开启侧墙角150~200mm,距地一般为1.3m,插座一般为300mm,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标准高度为1.8m;为保护人身(特别是儿童)安全应选用带安全门保护的安全型插座。
11.1.16 开关、插座配线要安装正确,且控制火线,三孔插座配线为左零、右火、上接地,相序要正确,开关开启方向应一致。
11.1.17开关、插座面板应用镀锌罗丝固定在线盒上,严禁用自攻螺丝或木螺丝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饰面板或软包装材料上,且应固定牢固,盒内清理吹扫干净。
11.1.18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场所应使用防溅型开关、插座。
11.1.19在吊顶顶棚上固定灯具时,应设专用支架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饰面板上;固定螺丝不小于2个;金属灯架应该接地;在顶棚上安装灯具,应有隔热措施;大型灯具应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应做过载试验,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12 避雷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12.1.1 避雷网、支持件、螺丝等均应采用热镀锌材料,避雷网穿过变形缝处应留有余量。 12.1.2应在距地面1.5~1.8m处设置断线卡,断线卡应用接线箱暗设在墙体内,箱门应紧贴墙面,与墙体接触处打密封胶,断线卡压接应严密,压接罗丝有平垫和弹簧垫。用结构钢筋作引下线应在1.5~1.8m处设置测试点,作法如下图。
页脚内容13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作引下线主筋测试点焊接测量板为40X4mm镀锌钢板5051500~1800钻 6孔加螺栓
13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13.1 施工单位
13.1.1 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
13.1.2 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13.1.3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13.1.4 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13.1.5 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测量后,认真填写《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测量记录》(附录4)。
13.1.6 室内标高、轴线位置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2.%的房间数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 13.1.7 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2%的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板进行抽查。 13.2 监理单位
13.2.1 应及时抽验施工单位测量记录。
13.2.2 应对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页脚内容14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4 通风空调安装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14.1.1空调水系统中镀锌钢管管径大于DN100时,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方法比螺纹连接质量稳定。对于闭式循环运行的冷媒水系统,管道内部的腐蚀相对较弱,对破坏的表面进行局部处理即可。但是对于开放式运行的冷却水系统,则应采取更为有效的防腐措施,具体应由设计确定。
14.1.2凝结水系统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找好坡度,金属管的坡度一般不少于8‰。
14.1.3风管在投入生产前,必须通过工艺性的检测或验证,其强度和严密性要求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 14.1.4当风管的主、干管安装采用水平悬吊时,其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应少于1个。
页脚内容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