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2:53: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 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学生课前活动】搜集北宋、辽、西夏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天龙八部》,相关人物的不同身世,引出北宋、辽、西夏、吐蕃、大理政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1 / 5

(三)自主预习与讲解: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阅读教材(P33、34),思考下面问题,在教材中找出 1.契丹(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 2.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治国措施

学生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注意古今地名。然后分别简单讲述契丹族和西夏族的兴起。明确地理位置和兴起时间。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辽、北宋、西夏分别的民族、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限时记忆,找学生来黑板完成表格。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完成表格(不同时期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之盟的内容、影响 北宋 宋初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和?战? 辽 辽太宗 辽 辽 辽 学生基本可以找到正确答案。注意宋真宗时期是先战后和。然后分别讲述每一阶段宋辽之间的关系。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需要重点分析。补充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对澶渊之盟的不同看法,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三、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阅读课文36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2 / 5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找到答案。然后限时记忆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同桌之间互查,教师抽查。 四、民族交融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契丹文化、西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况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开始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小组合作讨论后,很多孩子都能知道答案。进一步分析、论述。 (五)课堂小结:

2019多年来,各民族一起缔造了我们的疆土,一起创立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民族在文化上彼此影响,相互吸收,最终形成了多来源、多层次的文化。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契丹族和党项族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

3 / 5

少数民族在不断的向汉文明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共同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六)当堂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10世纪初,定都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 A鲜卑 B契丹 C女真D蒙古 2. 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3.下列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涿郡—今北京 B、南京(幽州)—今江苏南京 C、长安—今陕西西安 D、兴庆—今宁夏银川 二、判断题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4、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七)板书设计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4 / 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mke77d3r58u602x74s2b61z97lf1017m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