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6:20: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晏子使楚(7)

一、直接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看穿越剧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认识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他就是——晏子。

2. (出示晏子肖像图及资料),生读

晏子,原名叫晏婴,身高不满五尺(不足一米五),身材矮小,形貌丑陋,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杰出的外交家。 他的言行被编辑成《晏子春秋》一书。

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就出自这本书的记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晏子使楚 师手指课题,使是什么意思?楚是——楚国 3、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那晏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使楚国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段史料。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纷争不止。齐国在齐桓公时代曾称霸中原,而齐景公即位后国力日渐衰弱。但是楚国国力日益强大,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称霸诸侯。齐国为了摆脱楚国的威胁,加强两国的关系,同时还想和楚国结盟共同对抗当时的霸主国——晋国,齐王就派遣晏子到楚国做友好访问。

师:读完这段资料之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师:是的。在这种形势下,晏子带着这样的使命出发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出使楚国,去领略这位齐国外交家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师:课前,大家对课文都已经进行了预习,预习效果如何呢?请看大屏幕 1、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的时候注意红色词语的读音。(“大夫、乘机、侮辱”变红)(生读)

(出示句子)“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侮辱,这两个字都是三声,三声连读时,注意第一个字的读音要变为二声(范读),一起读) “乘机”是“趁机”的意思,但不读chen ji。

师:侮辱这个词也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伸出手来,书空。板书:侮辱 (边写边指导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师:侮,左窄右宽,写得时候,要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撇折、横折钩、点、横、点。辱,注意上面三横,间距要均等,下面一横要长,拖住上面。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手指课题和侮辱)。晏子访问楚国,而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这就是故事的开头

2、谁来说说故事的中间讲了什么?

板书“应对”或应答或对答或雄辩、反击、反驳。 3、故事的结尾又讲了什么?谁来说?

是啊!(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你能从这句话中找一个词来概括故事的结尾吗? 板书:尊重

师:同学们,你看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发现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把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说,就能概括出故事的大体内容。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由最初的侮辱到最后的尊重,晏子到底是如何征服楚王的?司马迁有一句话这样来评价晏子——“不辱使命,雄辩四方”。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领略晏子的雄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标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语言,用括号标出晏子

反击楚王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三次反驳中你最佩服晏子的哪一次雄辩? (生读文、批注,师巡视。)

三、细读课文,潜心体悟(随机性强,灵活把握) (一)一生交流 师:你来说说?

师:你品读的不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晏子的第二次雄辩。(整屏出示)自己读一读。

师:这次反驳,晏子和楚王共有几次对话? 生:3次。

师:我想找两位同学来读,谁来读楚王的话?谁来读晏子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 (生读)

师:同学们,听完楚王和晏子的这番对话,老师觉得啊,当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的时候,他的应对之言、反驳之言啰嗦,缺乏力度,我要是他我就会这样说,

我来演晏子,谁来演楚王?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厉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楚王,你不能讽刺我无能,更不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师:孩子,要是你是楚王,面对我这个敢和你直面叫板的晏子,你会怎么做? 师:好一个温柔的楚王!(楚王被晏子吓住了)

生:这时候,楚王大怒,拍着桌子说:“推出去斩了!” 师:这才是历史中那个盛气凌人的楚王。真好!

师:同学们,老师和晏子这两种反驳方式,你觉得哪一种更有效果?

生:感觉晏子说得好,如果像老师这样说得话,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或者挑起两国的战争。 师:是啊!晏子现在是代表齐国向楚王求助呢,他可没有忘记这次出使楚国的目的呀,所以晏子不能激怒楚王。谁还想说?

生:我感觉晏子说得更有效果,他

师:孩子们,老师用得是直话直说的应对方式,那晏子用得呢? 生:委婉(巧妙)

师:委婉这个词用得真好!同学们, 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是曲径通幽的含蓄,和我这样的直言直语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可是两者的效果一比较,明显不一样,像晏子这样委婉巧妙的说,更有效果,更加有说服力,也更让人接受。

下面让我们再读读这次交锋,在读中感受晏子语言中隐藏的智慧。谁愿意读楚王的话?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生读“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师:孩子,你没有瞅我,在读的时候,如果你能关注人物的身份、动作、神态和表情,你就能把人物演活呢,再来一遍。生读

师:你听出了什么?生:楚王很阴险,楚王内心藏着刀,楚王对齐国的轻蔑?? 师:我听出了楚王的嘲笑。

师:谁来读晏子的话!(出示)生读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孩子,注意人物的身份、神态,既要有反驳的语气又不能激怒楚王。谁再来? 好多了。你还能把人物演的更生动,你再来(要一个比一个更好) 师:孩子,你觉得晏子的这番话,想表达什么想法? 生:就说齐国人很多。

师:“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楚王接着发难。

指一生,读文。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师:晏子真的很为难吗? 生:我觉得并不为难,

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这样说,其实就是为了顺水推舟的引出楚王的下一句话,“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师:楚王果然就上当了,他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

生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是啊!晏子在不动声色中就回击了楚王!同学们,听出晏子这一番话的言外之意了吗?。 生:“晏子的言外之意就是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是啊!晏子让楚王知道了,贬低晏子就是贬低你们楚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国家。

师:我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晏子的能言善辩,更感受到了他的? 生:爱国情怀。

师:这段对话,真是精彩。想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好,现在男同学当楚王,女同学当晏子。师读旁白。注意,可一定要再现人物的身份、动作、表情、神态。(生做动作)

说着他还故意笑了笑,这一笑,笑得楚王只好? 生: 陪着笑。

师:是啊,楚王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二生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交流。你还佩服晏子的哪一次雄辩? 生:我觉得第一次晏子的反驳最让我佩服。 师:说说原因?

生:晏子刚来到楚国大门前,楚王不让他从大门进入,而是让他钻狗洞,晏子就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晏子的话言外之意是楚国是狗国,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晏子就这样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师:孩子们,这叫推理,晏子用推理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如果让他钻洞,楚国就是狗国,楚王就成了狗王了。同学们,从晏子这番话语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晏子啊?

生: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师: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用冷静(机智)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晏子的反驳,读出晏子的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出示,师引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师:晏子有力的回击,使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三)三生交流

师:同学们有佩服他第三次雄辩的吗?请举手!

生:我觉得第三次反驳最让我佩服。因为前两次楚王都没有向他赔不是,只有这一次楚王向他赔不是,所以我最佩服他。

师:孩子,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这一次。(出示晏子的话)

生:因为当楚王嘲笑齐国人没出息,是盗贼的时候,晏子也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用橘子来打比方,说楚国的水土不好,才培养出盗贼来。晏子的巧妙回击,让我佩服。

师:孩子,晏子的巧妙反驳让你佩服,你的这番理解让老师佩服。请坐!

师:这回楚王的侮辱直指齐国,嘲笑齐国人没出息,是盗贼的时候,晏子也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用橘子来打比方,说楚国的水土不好,才培养出盗贼来。晏子的巧妙回击,的确让人佩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佩服吧!

(生齐读课文)

师:好一群伶牙俐齿、机智沉着的小晏子! (四)小结晏子雄辩的效果

师:晏子的每一次的雄辩都让我们佩服,我们来看,晏子的雄辩让咄咄逼人威风凛凛的楚王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师: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的雄辩让楚王,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没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而晏子的雄辩让楚王,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没出息,犯偷盗罪,晏子的雄辩让楚王,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所以到最后(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同学们,晏子用他充满智慧的雄辩,最终维护了个人尊严,更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怪不得司马迁这样

四、拓展延伸:

师:这样的雄辩之才在我们新中国建立之初也有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老师下发的两篇文章,标出周总理的话,品一品周总理的话妙在何处?

1、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师:是啊!周总理面对这个西方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并没有实情相告,而是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进行了还击,我们的周总理可真是个雄辩之人!让人折服!

2、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师:同学们,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用自己机智、精妙的语言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晏子和周总理的身上学会了说话要会说,要巧说,下面我们来试着用一用。

五、学以致用 巧用语言

针对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诸如不节约用水、浪费粮食、践踏草坪、语言不文明、破坏桌凳、乱丢纸屑等现象拟写两条广告语。(广告语中不要出现“禁止”一词)

1. 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你听水龙头在哭泣! 快帮它擦去眼泪吧! 2.举手投足间,别忘了我饥饿的大嘴——果皮箱 3.爱护草坪: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4.课桌:武术家松动了我的骨头,艺术家拧紧了我的眉头;喜欢你深情的注视,讨厌用刀子表达对我的刻骨铭心。

5. 语言美: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好言好语暖人心。

6.食堂:天地“粮”心,惜食莫蚀。用心感受每一份辛苦,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会说话,会说巧话,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精彩、和谐!今天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搜索更多关于: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的文档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oty8gg832teb88in0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