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四次讨论课-存在的认识巡回艺术家与批判现实主义 doc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3 9:40: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次討論課-存在的認識(巡迴藝術家與批判現實主義) 討論日期:2007/12/25 景觀三乙 D9432830 填寫日期:12/25 討論主題:從當下紛亂的環境進而衍伸思考如何建構自身的批判性與定位 詹博凱 問題與回答: 問題一:何謂批判現實主義?請舉出一位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家、音樂家及畫家名字與作品?向小組介紹這位作者與作品。 回答: 俄國19世紀是一個複雜多變化的時代,各種主義流派起伏很大,到了30、40年代,西歐社會的發展進步,使這股主流轉向了真實表現、在現社會風貌及揭示社會矛盾的社會主義,由於對於現存的批判與揭露,人們稱批判現實主義。 文學家: 俄羅散文之父,果戈里 Nikolay Gogol (1809-1852)俄國作家。長於描寫俄國生活的短篇小說、戲劇和長篇小說,以諷刺性的幽默、 現實主義與幻想的結合著稱。俄國小說的偉大傳統主要是果戈里建立的。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他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在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据,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髒枉法、腐敗墮落。重要作品有:<<狂人日記>>、<<死靈魂>>、<<欽差大臣>>與<<外套>>。他認為,上帝賦予他以偉大的文學天才,是讓他不僅在笑聲中針砭時弊,而且還要向俄國指明在一個罪惡的世界中應該如何正確的生活。作品之一:死魂靈其實他最精到的作品當屬《死魂靈》--寫一個嗅到資本主義發展初期,銀行抵押貨款有機可乘的投機家齊齊可夫,忽發奇想,以廉價收購已死亡的農奴戶藉,當作活人,去銀行抵押鉅款,頗似今日大陸流行的高官與銀行勾結,以給巨額回扣為誘餌騙走鉅款,還速轉移國外,買美國國營債券,實乃“心有靈犀一點通”。齊齊可夫懷不可告人之秘密,拜訪了七個農奴領主,以種種遁詞為藉口,大量收購農奴“死魂靈”戶藉。 音樂家: 穆索爾斯 Mussorgsky (1839-1881)俄國音樂家。出生在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鎮,5歲時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鋼琴,9歲時就已能當眾演奏協奏曲。10歲來到彼得堡,拜海爾克為師繼續學習鋼琴,然而三年後,他卻進入了彼得堡的帝國禁衛軍士官學校,但儘管如此,他仍然堅持學習他所熱愛的音樂,並在此期間寫出了他的第一件作品--鋼琴曲《陸軍準尉波爾卡》。穆索爾斯基一生沒有進過音樂學院,不曾受過學院派式的音樂教育,然而在與巴拉基列夫、鮑羅丁等\強力集團\藝術家們的交往和接觸中,他逐漸形成了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藝術觀點和自由獨立的創作個性。穆索爾斯基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民族性,並且帶有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特徵。他的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富有超越古典原則的獨創性,特別是他的和聲技法,其大膽的創造性驚人在穆索爾斯基一生創作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中,其中尤以歌劇和鋼琴作品影響最大。而他的歌曲作品多是反映人民現實生活中的貧困、哀怨及對幸福的渴望之情的,在寫作風格上具有生動巧妙的幽默感。穆索爾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劇《伯里斯·戈都諾夫》、《霍萬興那》、《索羅慶集市》,交響詩《荒山之夜》,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歌曲《洋娃娃》、《跳蚤之歌》等。穆索爾斯基的晚年生活極度貧困,甚至一度成為街頭的流浪漢,此時,他對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終日與酒和麻醉劑為伴。穆索爾斯基因癲癇病復發在彼得堡逝世,終年42歲。作品之一:圖畫展覽會俄國作曲家M.P.穆索爾斯基創作的4幕歌劇。作於1868~1874年,由作曲家本人根據普希金的同名歷史劇編寫劇本並作曲,1874年在彼得堡首演。故事發生在大約1600年,俄國沙皇伯里斯原來是伊凡雷帝的大臣,他謀殺了應該繼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兒子季米特裏,強迫人民擁戴自己當皇帝。年輕的修道士、政治冒險家格裏高利假冒季米特裏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對伯里斯的不滿,向他興兵討伐,贏得了人民的支持。伯里斯被這一切嚇壞了,倉促把繼承權交給了他兒子費奧多爾,自己在精神錯亂中死去。這部歌劇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優秀作品,其音樂在運用平行和絃、民歌調式等方面,特別是在劇中突出群眾場面,加強合唱的地位, 不過分顯耀主角 ,是歌劇創作上的革新。作為17世紀俄國的一場皇位之爭及其在民眾中的強烈反應的歌劇《伯里斯·戈多諾夫》,不僅是最偉大的俄羅斯歌劇,而且以其史詩般壯闊、人物的精神深度以及音樂上的高度創新,也足以躋身于歌劇史的精華之列。 畫家: 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Ilya Efimovich repin (1844-1930)是俄國19世紀末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他雖然到1878年才正式加入巡迴展覽協會,但從克拉姆斯科依成立美術家工廠開始便參加了他們的活動。他比克拉姆斯科依晚幾級,1871年他的畢業作品《眶魯女兒的復活》獲得學院的大金質獎,得到公費往羅馬留學的機會,但列賓卻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巴黎。1876年回國後,堅持在鄉村和民間寫生,並且和革命民主主義知識分子保持密切的往來。他的《宣傳者的被捕》、《拒絕仟悔》、 《意外歸來》都是以革命者的鬥爭生活為題材的優秀作品。而對俄羅斯歷史事件的關注更引起他對歷史畫創作的強烈欲望, 《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殺死的兒子》、 《索菲亞公主》以及《紮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等。1844年,列賓出生在俄國邊境省份哈爾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鎮,父親是一個屯墾軍軍官。全家人在屯墾地耕作,生活貧困而艱難。但是,忠實履行軍人天職的父親使年幼的孩子們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列賓的繪畫才能是由他的表哥引起的。這位表哥在畫坊裡當學徒,時常給他帶來一些水彩畫顏料、筆和紙張,使他對於用顏料畫畫這种游戲簡直入了迷。有一次,鄰居的一位老太婆告訴他,沒有罪的小孩死后可以進天堂,列賓忙問: “天堂裏有顏料和紙嗎?”1863年,列賓積存了一些錢來到被得堡,先跟肖像畫家布納科夫學畫,後來考入美術學院。經過六年,以優異成績獲大金質獎而赴意大利和法國留學。十月革命後,列賓居住著的故鄉,因簽署蘇芬條約被劃為芬蘭領土。列寧曾多次寫信請他回到祖國,但終因年老力衰而未能成行。直到1930年9月29日病逝于故鄉。與法國當時繪畫巨擘莫內,同為十九世紀後期歐洲美術史上重量級的人物,其影響力延伸至整個二十世紀。列賓的繪畫內容,多為揭露專制制度、社會各階層人民生活和人物心理刻劃等,因此被當時公認為批判現實主義的泰斗。在他畫中,有深刻的情感與強烈的意識,常令人深受感動。作品之一:不期而至 這幅畫表現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間在他家庭所引起的驚愕反應。這是一位受過折磨但從未屈服的革命家,他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回來,身著囚衣,已精疲力盡了。畫中描繪最生動的是兩個孩子,男孩的表情由驚奇轉而識別出這位毛鬍子就是自己的父親,他那微張的嘴剛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則顯出對陌生人懼怕的神情,這個細節表明這位革命者被捕時,在男孩的幼小記憶中還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還躺在搖籃中,孩子的兩種神態生動地表現出兩種符合年齡的表情。母親的神態與兒子對視,瞬間的沈默之後將爆發骨肉相聚的喜悅。畫家曾多次修改構圖,最終定下的這個畫面選擇傭人打開房門,流放的革命者剛跨入室內的一刹那場景,由此而展現的一切如一幕戲劇,畫中人物和場景的佈局產生均衡和呼應的效果,構成一幅嚴謹有序的自然場面,富有動感。瞬間的沈默和寧靜,可見畫家對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對社會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畫中每一個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鮮明個性。 問題二:為什麼在當時這麼湊巧,文學界、音樂界和繪畫界都提出批判現實主義的呼聲,請從個人性格和時代環境分析,說明你的看法。 回答: 19世紀上期,是開始奠定俄國民族藝術的時期,18世紀中成立了美術學院,在半個世紀開始逐漸培養本民族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吸收本國的許多文化,漸漸開始把俄國的文化在世界拓展起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各種主義也開始有著自己的想法而漸漸竄起,以批判現實主義最輝煌這些文化與西歐做了不少的廣泛交流,或許剛好就同在這19~20世紀不段發聲,批判主義的文藝家幾乎都是出生平民窮人,他們對下層人民的生活,相對的是非常能體會, 所以他們都更有獨特的眼光與更寫實的描寫,尤其是農人們的地位困苦,都把生活非常寫實的揭露出及批判矛盾,透過繪畫音樂小說傳達出社會問題。 問題三:對於巡迴藝術家的執著與勇氣,你如何評定他們這種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作為? 回答: 我個人認為他們只是把這社會底層真實的一面說明白給眾人了解,有些問題不 單只是台上一面,或許台上的演出看多了,都忘了台下的人民是怎樣卑微艱苦的活在他們永遠上不去的舞台,所以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藝術家們,我覺得就像是爲不平等發聲,要大家也知道這些真實的存在。 問題四:如果今天你是巡迴藝術家的其中一員,面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對你的打壓,你會怎麼做? 回答: 不能總讓上面專於他們自己的想法與世界,下面的也屬於這世界的重要部份,應該是共存的,如果受到打壓,我要找出實際的動作讓他們知道,這問題的重要性。 問題五:你認為拉赫曼尼諾夫遇到的困境與他的個性有關係嗎?如果是,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是,也請說明理由。再者,經歷這些困境,對於他未來的作品是否有影響呢?請說明理由? 回答: 我個人認為是有些關係牽連的,感覺上的他形象及自我要求在他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那我覺得自尊更是影響的一大要點,自尊如果被摧毀的很徹底,會使一個人心情大受影響,生病甚至自殺可能都會有,而他這方面在作品上當然也不例外,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發表的失敗,受到許多人的批評責難,讓他因此信心大大受打擊,有幾年的時間都像個荒廢的人一般不再創作,外界的無情刻薄對他評價,像是毀了他的以前到現在的成功。經歷過後這些困境對他的影響: 自從他的第一號交響曲公演失敗之後遭受批評,信心也隨之瓦解,讓他約3年時間創作不出任何作品,直到朋友幫他介紹一位心理醫師,醫師治療方式為催眠並給予他自我暗示,告訴自我一定能寫出更優異的作品,之後治療成功使他再度找回信心,而靈感不斷,並已經人速度完成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他感謝的把這這作品獻給他的醫師,這是幫助他度過生命難過的一位恩人。受到困境之後的再度站起來,或許一種感謝的溫暖之心,曲中帶有一些歷經幾番戲劇性的轉折之後,以強有力的歡呼,反映崎嶇之中走向勝利的激動之情。 問題六:你認為人生的目的為何?找出一位歷史哲人或名家對生命(人生)的看法(格言),並說明你為何會選擇這句話?你贊同或反對,原因何在? 回答: 發揮生命功能,盡己之力去幫助弱勢之人,而後獲得喜樂之感、踏實之感。從前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他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 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 到了學期末了,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諾貝爾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 當他死後, 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 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 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 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 最後在歷史上,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但鮮少人知道,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 從諾貝爾的故事中,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諾貝爾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生命到底在追求什麼呢?追一種喜樂之感、踏實之感吧!如何獲得呢?「做,就對了!」付出自己的心力助人,一句好話、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滋潤別人生命,你自己的必定更加豐厚 問題七:你如何看待挫折感與失敗呢?面對困境時,你會用什麼方法來調適自我呢?或者你希望獲得哪些幫忙? 回答: 成長的過程難免有得有失,得意處 , 處之以淡;失意處 , 處之以忍,路還這麼廣闊,每步都是可踏的落點,凡事全力以赴吧 !聽聽朋友的意見及感覺,適當的截取變成自己調適的想法。

第四次讨论课-存在的认识巡回艺术家与批判现实主义 doc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pu62gik6667gj1yjqg01k8300wxv01cq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