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Fe3+,可产生蓝色沉淀,B项错误;图3燃烧灶中心部分在高温下发生化学腐蚀,C项正确;图4中镁比铁活泼,属于原电池的负极,D项错误。
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铁为电极,电解I溶液,反应方程式为I+H2O→IO3 +H2↑(未配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铁作阳极 B.电解时,在阴极上产生IO3 C.电解前后电解质溶液pH变大
D.电解中,每转移0.6mol e -,理论上可得到0.1mol无水IO3晶体 答案:D
解析:配平反应方程式:I+3H2OIO3+3H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铁是活泼电极不合适,A项错误;I→I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6e-,为阳极反应,B项错误,D项正确;I、IO3是强酸强碱盐,故溶液的pH不变,C项错误;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反应,B项错误。
26.(2013·山东省济南市调研)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中,能够达到预定实验目的的是
A.a装置用于防止铁钉腐蚀 B.b装置组成原电池 C.c装置用于收集SO2 D.d装置用于收集Cl2 答案:B
解析:a装置中铁钉连接电源的正极,故为阳极,铁放电不能达到防止铁钉腐蚀的作用,A项错误;b装置可以构成铜锌原电池装置,B正确;SO2是酸性氧化物,c中使用了碱石灰做干燥剂,不能得到SO2,C项错误; 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装置无法收集到Cl2,D项错误。 27.(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O2)=0.001 mol·L-1·s-1 B.v(NH3)=0.01 mol·L-1·s-1 C.v(NO)=0.001mol·L-1·s-1 D.v(H2O)=0.045 mol·L-1·s-1 答案:C
解析:v(H2O)=0.45mol/(10L·30s)=0.0015 mol·L-1·s-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O2、NH3、NO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00125mol·L-1·s-1、0.001mol·L-1·s-1、0.001mol·L-1·s-1,选C。 A.从海水中可以制取镁、溴、碘等物质
B.电精炼铜(含少量Fe、n、Pt)的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n2+ C.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取烧碱、氯气、氢气
D.在镀件上电镀铜,电镀过程中阳极减少的质量等于阴极增加的质量 答案:B
解析:电解精炼铜,电解后溶液中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Cu2+,及少量的Fe2+、n2+,B项错误。 A. T1大于T2 B.Y一定呈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当n()n(Y)n()=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结合图像可知T2高于T1,A项错误;从图像看,温度不变,升高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Y一定是气体,可能是气体,也可以是非气体,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平衡常数减小,C项错误;化学平衡是否达到与化学计量系数无联系,D项错误。
A.图1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B.图2表示Cl2通入H2S溶液中pH的变化 C.图3表示10 mL 0.01 mol·L-1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图4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项滴加盐酸,首先与NaOH反应,其次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反应,再与反应NaHCO3才转化为CO2,A项错误;Cl2与H2S反应:Cl2+H2S=H++Cl-+S↓,溶液的pH降低,B项错误;开始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速率催化,使反应速率迅速升高,反应后期浓度降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C项正确;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也可以符合图4所述的图形,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d2+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
D项错误;增加H2S的通入量,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增大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d2+浓度增大,C项错误。 A(s)+2B(g) xC(g)△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左),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2,反应开始2min内,v(A) =0.05 mol·L-1·min-1 B.tl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的浓度,t2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答案:D
解析:A是固体,不适合用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A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项错误;增大C的浓度,正反应速率t2时刻速率不变,之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C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是反应速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D项正确。
M [来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
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b中,T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d c a b MMC.若正反应的△H<0,图cM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d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答案:D
解析:a图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催化剂的加入,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化学平衡,B项正确;正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项正确;图d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D项不正确。
答案:D
解析:由于A是固体,增加A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θ变小,B错误;温度一定时,化学平衡常数是定值,故图中曲线的斜率不能表示化学平衡常数,C错误;通入B,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出更多的热,导致体系温度升高,D正确。
A.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图1曲线确定①的酸 性最强
B.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 △H>0,压强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符合图2
C.图3表示10mL mol/L 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0.01 mol/L草酸溶液混合,n(Mn2+)随时间的变 化
D.由图4可说明烯烃与H2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虚线表示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C
解析:同浓度下,酸越弱溶液的pH越大,故图1中①酸性最弱、③酸性最强,A错误;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B项错误;Mn2+对酸性MnO4与草酸的反应有催化效果,故开始反应速率较小,突然增大,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变得缓慢,C项正确;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项错误。
36.(2013·合肥市第一次检测)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曲线变化相对应的是
答案:D
解析: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形成沉淀消耗的NaOH与溶解沉淀消耗的NaOH的体积之比为31,A项错误;醋酸是弱酸,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右移,pH升高要比盐酸缓慢,B项错误;氨气通入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H3COOH=NH4++CH3COO-,故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C项错误;SO2
通入溴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SO42-+Br-+4H+,故溶液的酸性增强,pH降低,D项正确。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1·
D.若升高温度,则②的pH减小 答案:C 解析: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Na2CO3水解程度大于CH3COONa,故Na2CO3的pH大于CH3COONa,NaOH是强碱,pH最大,A项错误;Na2CO3、CH3COONa溶液稀释,促进水解平衡右移,NaOH是强碱,
?1L盐酸后,②溶液呈酸性,稀释相同倍数,溶液的pH变化最大,B项错误;若分别加入25mL0.1mo1·
③溶液中性,①产物为NaHCO3和NaCl,NaHCO3水解溶液呈碱性,C项正确;升高温度促进CH3COO-的水解,溶液的pH增大,D项错误。 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答案:B
解析:明矾溶液显酸性,酚酞不变色,A项错误;CH3COO-水解,溶液呈碱性,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溶液颜色加深,B项正确;氨水中加入NH4Cl,抑制NH3·H2O的电离,溶液颜色变浅,C项错误;NaCl不影响溶液的pH,D项错误。
39.(2013·山东省济南市调研)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溶液稀释前的浓度相同
B.a、b、c三点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a>b>c C.a点的w值比b点的w值大
D.a点水电离的c(H+)大于c点水电离的c(H+) 答案:D 解析:因醋酸是弱酸,随着溶液的稀释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向右移动,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的缓慢,故I代表醋酸、II代表盐酸。从导电能力图的起点看,盐酸和醋酸的pH相等,A项错误;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从图可知溶液导电能力c>a>b,故pH关系为:b>a>c,B项错误;w只与温度有关,C项错误;a点溶液的酸性比c点弱,故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a点大于c点,D项正确。
?1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 mol·L-1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时,该混合液的pH= 1+lg3 答案:D
解析:溶液中盐酸的浓度a>b,故a点时盐酸对水的电离抑制强于b点,水电离出的H+:a
B.用O2表示0~4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05mol/(L·min) C.若升高温度,则SO2的反应速率会变大,平衡常数值会增大
D.平衡时再通入O2,平衡右移,O2转化率减小,SO2转化率增大 答案: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