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教育需要细致的分析,对症下药。忌讳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模式,去面对不同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的问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新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系我身上鲜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和意义。
它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综合,是教育者的学习才能,智慧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 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艺术性的处理。思想教育艺术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思想和认识的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第二,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全面把握复杂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使教育更好地满足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教育更加生动,具有适应性、吸引力、感染力。
6、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表现
一,运用语言的艺术。教育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教育者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用能力,一方面努力学习语言知识,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训练。语言的要求:第一要通俗准确,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使用一明确的词语,措辞要掌握分寸,要说实话,深入浅出,第二,语言要形象生动,可以引用各种比喻等修辞手法应用,典故谚语,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进而增加信心。第三,语言风格要力求多样化,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风格的语言。第四,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二,把握适度的艺术。这是教育中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艺术。人的思想品德有多种影响因素,要恰当地认识教育者和教育活动对于思想品德的作用。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都存在适度的问题,不论是教育的难度、深浅、活动的数量、对受教育者态度的刚柔、对问题处理的冷热等,都需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三,选择时机的艺术。具体来说就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和适时,及时就是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要快速反应同步工作,以便为争取理想的教育效果创造条件。适时就是要对特定教育对象的特定学习内容,不能过早或者过晚进行干预。太早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过晚则与事无补。教育者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各种思想信息和教育契机,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适时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选择突破口的艺术。选择恰当的突破口,不仅能直接解决与其有关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能带动教育向纵深顺利展开,使得教育效果拓展和倍增。教育的突破口多种多样,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点情感上的敏感点,以及容易发生,共振的共鸣点,都是重要的突破口。从个体上看可以将教育者的长处、优点作为主要的突破口,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教育对象上进心,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突破口该如何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在总体把握基础上,选择较佳的突破口,还要权衡从此入手的影响,考虑到教育工作展开的可能性。
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各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优势和缺陷。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机协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首先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各种方式互补协调。其次,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交替使用各种方式,使他们恰当地配合,实现优化组合。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者所应用,而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作为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需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原则、任务、内容等信息,并能够为教育者所操作(如开会、办研讨班等形式,只有当明确
了教育的指向性蕴含的教育内容后,才能作为载体)。第二,必须是联系素质教育者和教育对
象的一种形式,两者可借助这种关系发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活动过程,而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不能将人格典型的作为某种
存在物质是一种教育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它是一种与物质紧密相连的、能被认识与把握的客观存在,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活动形式。主观性是指,对于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对载体的认识与选择明显地受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由于个人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观认识不可能都符合客观事实,认识的内容及程
度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紧密相连,其联系突出表现在确定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一种形式是否能作为载体,首先是基于这种形式是否符合教育载体的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的客观条件,此外,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其中起作用。
第二,实践性与发展性。载体是实践活动的要素和方式,其产生和应用都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首先,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载体的存在依赖于教育的实践,第二,载体是教育活动的形式,第三载体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如果载体选择恰当并得到较好运用,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并取得较好效果。发展性是指教育载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首先载体形式呈现日益丰富的倾向,过去较多地运用开会、办学习班、文体活动等载体,而现在除了具体运用这些载体外,还大量地运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载体。二是载体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例如通过大众传播对人民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早期,政治教育,
主要是通过报刊书籍,而在当时的条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使得大众传播的内涵与外延比过去大为拓展。
第三,承载性与传导性。承载性是指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例如教育主体、客体、目标、内容、方法、原则等,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教育活动的现实表现形式。传导性是指,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向受教育者传导信息是载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也就是说只有依托各种载体,教育者才能向受教育者传播各种信息,并引导正确的接受这些信息。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大致分为8类,其中党组织活动和群众团体组织活动,谈话谈心、开会、理论教育,是传统载体,新时期普遍用的是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大众传播载体。
管理载体
是指寓思想教育内容于管理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目的。
特征:一是普遍性,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面,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二是制度化,管理必须以具有法律规章纪律所构成的制度来进行,这就决定管理载体带有某种强制性。
功能:第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把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一方面,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于管理产生认同感,自觉地遵守相关制度纪律,工作就会顺利运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管理的知识,有序的管理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渗入到经济业务工作当中,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服务。第二,有利于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以管理为载体的教育更加深入,更贴近受教育者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人们的一生中有很大部分是在职业工作中度过的,在具体工作中产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最多最复杂,而这些问题也往往反映在管理活动中,这一手段可以及时地解决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第三,有利于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通过管理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一种养成教育,即通过严格的管理,引导人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活动载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