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职教集团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联高09、造价09、建管09《建筑工程测量》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0*1=20分)
1.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 、 、 。 2.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 。
3.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 ,也叫 。 4.尺长方程的表达式为 。 5.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
6.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 7.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距离。
8.视距测量是一种能同时测得两点之间 和 的测量方法。 9.视距测量的距离计算公式 , 高差的计算公式 。 10.坐标方位角对正反方位角的推算公式为 。
11.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258°36′00″,则指标差为 。
12.水准仪由 、 和基座组成。 13.经纬仪由 、 和基座组成。 二、选择题(20*1=20分) 1.测量学的任务是( )。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距离测量 D.测定和测设
2.我国现在采用的1980年大地坐标系的原点设在( )。 A.北京 B.上海 C.青岛 D.西安
3.位于东京116°28′、北纬39°54′的某点所在6°带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经度分别为( )。
A.20、120° B.20、117° C.19、111° D.19、117°
4.某点所在的6°带高斯坐标值为xm?366712.48m,ym?21331229.75m,则该点位于( )。
A.21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 B.36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 C.21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 D.36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 5.从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 A.象限与数学坐标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一致 B.x轴为纵坐标轴,y轴为横坐标 C.方位角由横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D.东西方向为x轴,南北方向为y轴
6.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的来源为( )。 A.测量仪器构造不完善 B.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 C.外界环境与气象条件不稳定 D.A、B和C 7.水准尺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粗差 D.其他误差
8.测得两个角值及中误差为∠A?22°22′10″±8″和∠B?44°44′20″±8″,据此精度比较,得( )。
A.两个角精度相同 B.∠A精度高
C.∠B精度高 D.相对中误差KA>KB
9.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看清近处目标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D.看清十字丝 10.视线高等于( )+后视读数。
A.后视点高程 B.转点高程 C.前视点高程 D.仪器点高程
11.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D.无所谓
12.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 C.高于测站点 D.与前尺点等高 13.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A.方向 B.角度 C.距离 D.高程 14.经纬仪精确整平的要求是( )。
A.转动脚螺旋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B.转动脚螺旋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C.转动微倾螺旋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D.管水准器与圆水准器气泡同时居中 15.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仪器校正不完全 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不正确 D.目镜呈像错误 16.经纬仪使用包括( )。
A.对中、整平 B.调焦、照准 C.读取读数 D.以上都是
17.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整平 D.指标差 18.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 )误差。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视准轴 D.整平 19.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位于正确位置 D.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20.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57°10′24″ B.—14°49′36″ C.14°49′36″ 三、简答题(31分)
1.名义长为30m的钢卷尺,其实际长为30.006m,这把钢卷尺的尺长改正数为多少?若用该尺丈量一段距离得98.326m,则该段距离的实际长度是多少?(4分)
2.距离丈量有哪些主要误差来源?(7分)
3.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6分)
4.经纬仪上有几对制动与微动螺旋?他们各起什么作用?(
5什么叫水平角?什么是水平距离?(4分)
6.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操作步骤。(6分)
4分) 四、计算题
1.计算填表(10分) 测站 1 2 3 4 5 点号 A TP1 TP1 TP2 TP2 TP3 TP3 TP4 TP4 B 后视读数/m 1.630 1.860 1.646 1.131 1.365 前视读数/m 1.269 0.950 1.552 1.678 1.623 高差/m 高程/m 19.153 要求:写出计算及检核过程;并计算各转点高程。(分步骤给分)
2.计算并填表(7分) 测 站 O 第一测回 O 第二测回
竖盘读数 左 右 左 右 目 标 A B A B A B A B 水平度盘读数 ° ′ ″ 0 01 30 98 20 48 180 01 42 278 21 12 90 01 06 188 20 36 270 00 54 8 20 36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各测回平均值 ° ′ ″ 3.已知?12?88°32′,?2?168°34′且为左角,?3?78°45′为右角,
?4?278°13′且为左角,请绘出草图并计算?23、?34、?45。要求:在图中标出相应
角度(合理)(1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