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B.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 C.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D.极小事故隐患和极大事故隐患
94.事故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 C )。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95. 按行政区域可划分,I级应急救援预案属于( D )。 企业级 D.县级 C.省级 B.国家级A.
96.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多采用( A )的形式进行编制。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B.综合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C.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D.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桌面预案
98. 以下不属于应急演练的基本类型的是( C )。
A.桌面演练 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 D.综合演练
99.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下列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D )。 A.工业毒物 B.辐射 C.炭疽杆菌 D.粉尘 100.下列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是( C )。 A.劳动中紧张过度。
B.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C.劳动中高温因素影响 D.不良工作体位。
102.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应竭力试行( B )和胸外科挤压。 A.按摩 B.人工呼吸 C.点穴 D.掐人中
103.化学因素是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一种,下列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A )。 A.粉尘 B.噪声 C.振动 D.辐射
104.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尘肺病共有( C )种。 A.11 B.12 C.13 D.14
105. 下列不属于职业性皮肤病的是( A )。 A.炭疽 B.黑变病 C.痤疮 D.接触性皮炎
106. 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属于职业中毒种类的共有( C )种。
A.54 B.55 C.56 D.57
107. 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A )导致人身伤亡的。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灼烧 D.电休克 108.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应每( B )申报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10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 C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A.15 B.30 C.45 D.60
11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 A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A. 15 B.30 C.45 D. 60
111.下列不属于高温作业的是( B )。
A.炼焦作业 B.洞口作业 C.锅炉作业 D.烘房作业 112.中暑可分为( A )三级。 A.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B.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期中暑 C. 先兆中暑、中期中暑、重症中暑 D. 中期中暑、重症中暑、轻症中暑
113.发放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应具有“三证”,“三证”不包括( B )。 A.生产许可证 B.安全许可证 C.安全鉴定证 D.合格证 114.下列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的是( A )。 A.耳罩 B.防护帽 C.防寒帽 D.防水帽 115.下列不属于防坠落护具的是( D )。
A.安全带 B.安全网 C.密目式安全立网 D.安全帽 116.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属于( A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11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B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与当日续报。 B 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118.
A.3日 B.7日 C.15日 D.30日
119.( A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120.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60 )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设施或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 )和( )的责任。( AB )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C. 工人 D.非雇主
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和( )。( ABC ) A. 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同时改造 3. 以下各项中,属于安全生产部门规章的有( A B )。
A.《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B.《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C.《安全生产法》 D.《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 责任追究包括追究( )、( )和( )。( ABC )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其他责任 5.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 )、( )、( )或隐瞒不报。( BCD ) A. 调查 B. 迟报 C. 漏报 D. 谎报 6. 对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即( ABCD )。
A.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B.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C. 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9. 下列哪些属于影响人安全行为的因素?( ABC )
A. 情绪 B. 气质 C. 性格 D. 社会知觉 10. 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激励的方法可分为( ABD )。
A. 自我激励 B. 外部激励 C. 内部激励 D. 内外部激励 11.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 ABC )。
A. 厂级 B. 车间级 C. 班组级 D. 职工 12. “四新”安全教育是指( )、( )、( )和新材料。( ABC ) A. 新工艺 B. 新产品 C. 新设备 D. 新方法 13. 哪些属于作业现场“6S”管理的内容?( ABCD )
A. 整理 B. 整顿 C. 清扫 D. 清洁 14. 清扫的要点包括( ABCD )。
A. 通道 B. 货架 C. 地面 D. 工作场所 15. 安全色包括( ABCD )。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绿色 16. 哪些属于非机械性伤害与有害因素?( ABD )。
A. 电击伤 B. 灼烫和冷冻危害 C. 振动危害 D. 噪声危害 17. 在设备选购中,安全部门应重点审查内容包括( ABCD )。
A. 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B. 安全卫生性能 C. 稳定性 D. 安全防护装置 18.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 ABCD )。
A. 查思想 B. 查管理 C. 查隐患 D.查落实 19.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 )和( )进入人体。( AB )
A. 呼吸道 B. 皮肤 C. 消化道 D.内脏 20. 防治尘毒危害的措施组织管理有( ABCD )。
A.加强领导 B.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经常性的防尘防毒检查 D.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治理的规章制度C. 21. 《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人身第一、( )、( )、( )、( )的原则。( ABCD ) A. 预防为主 B. 权责一致 C. 社会监督 D.综合治理
2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 )。( ABC )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 C.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综合建设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 )、( )、( )和( )。( ABCD )
A. 迟报 B. 谎报 C. 瞒报 D.漏报 24.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 )、( )和( )的责任主体。( ABC ) A. 排查 B. 治理 C. 防控 D.建设
25. 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 )、( )和( )责任追究。( ABC ) A. 行政 B. 民事 C. 刑事 D.建设 26. 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 )、( )和( )。( ABCD )
A. 事故原因和性质不查清不放过 B.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C. 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 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27. 下列选项中,( )属于行政处罚。( ABCD )
A. 责令改正 B. 责令限期改正 C.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D.责令停止建设 30.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ABCD )
A. 安全生产教育 B. “三同时” C. 安全工作“五同时” D.职业卫生管理
31. 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要符合( )、( )和( )的要求。( BCD )
A. 综合管理 B. 同时设计 C. 同时施工 D.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3.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整理的要点?( ABCD )
A. 通道 B. 货架 C. 地面 D.工作场所
34.《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BCD )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3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下列属于劳动者可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的有(ABD)。
A.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B.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
C.随意解除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权利。
D.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与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36.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不得( BCD )或隐瞒不报。
A.调查 B.迟报 C.漏报 D.谎报
37.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的,多采用( )、( )、( )的形式进行编制。( ACD )
A.综合预案 B.单一预案 C.专项预案 D.现场预案 38.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可享受以下哪些权利?( ABC )
A.劳动保护权 B.安全生产知情权 C.安全生产监督权 D.随时终止劳动合同权
39.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危害因素属于生物因素的有:( AD )。
A.森林脑炎病毒 B.噪声 C.振动 D.霉菌
40.尘肺病是常见的职业疾病,下列属于尘肺病是( AB )。 A.矽肺 B.石棉肺 C.炭疽 D.森林脑炎 41.下列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 AC )。 A.接触性皮炎 B.中暑 C.手臂振动 D.森林脑炎 42.下列属于高温作业的是( ABC )。
A.炼焦作业 B.夏季露天作业 C.锅炉作业 D.登高检修作业 43.下列属于防坠落护具的有( BCD )。
A.安全帽 B.安全带 C.安全网 D.密目式安全立网
44.按照人体接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 ABD )。 A.单相触电 B.两相触电 C.三相触电 D.跨步电压触电 45.TN系统有如下哪几种类型?( ABD )
A. TN-C-S系统 B.TN-C系统 C.TN-P系统 D. TN-S系统 )。 ABCD 系统说法正确的是(TN下列关于46. A. TN系统中的T表示配电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B. TN系统中的N表示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接配电系统的保护零线。
C. 在TN系统中不允许设有重复接地R。 RD.在TN系统中发生相线与金属外壳接触或漏电时,形成单相短路,产生较大短路电流,应使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切断故障设备电流。 47.电击主要有以下哪些特征?( ABC ) A.在人体的外表留有非常显著的痕迹。
B.伤害人体内部。 C.致命电流较大。 D.致命电流较小。
48.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包括( ABCD )。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强制原理 49.下列属于卤代烷灭火器的是( AD )。
A.1211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1301灭火器 50.电伤是由电流的( A D )等几种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 A.热效应 B.光效应 C.化学效应 D.机械效应 51.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可将应急演练分为( ABCD )几种。 A.综合演练 B.专项演练 C.现场演练 D.桌面演练 52.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 ABCD )几种。
A.冷却法灭火 B.窒息法灭火 C.隔离法灭火 D. 抑制法灭火
5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可分为( ABCD )几个等级。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54.下列属于事故处理中“四不放过”原则的有( ABCD )。 A.事故原因分析不请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C.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D.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56.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ABC )。
A.物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因素 57.下列伤害属于机械伤害的有( BCD )。
A.高处坠落 B.物体打击 C.压伤 D.绞伤
58.新员工上岗,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其中“三级”包括( ABC )。 A.厂级 B.工段级 C.班组级 D.个人级 60.下列属于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是( BC )。 A.《安全生产法》
B.《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C.《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D.《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三.判断题
1.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 ) 2. 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 √ ) 3. 工伤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工伤职工的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外的用途。 ( × ) 4.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属于工伤。( × )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 ) 6.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 √ )
7.安全设施一经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拆除。 ( √ ) 8.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 √ )
9. 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行政处罚。 ( )
10.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相关推荐: